帶下病

概說
  帶下病是婦科常見疾病。凡帶下量明顯增多,色、質、臭氣異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狀者,稱帶下病。帶下病的名稱主要以帶下物的顏色分別命名,如赤帶、赤白帶、黃白帶、黃赤帶、青帶、黑帶、五色帶、白崩等。臨床下以白帶、黃帶、青帶為常見。
  至於經間期、經前期以及妊娠期帶下稍有增多者,均屬正常現象,不作疾病論。

    病因病理
  本病主要由於濕邪影響任、帶,以致帶脈失約,任脈不固所形成。濕邪有內外之別,外濕指外感之濕邪;內濕,一般指脾虛失運,腎虛失固所致。

帶下病常見証型:

  (一)脾虛型
症狀:帶下色白或淡黃,質黏稠,無臭氣,綿綿不斷,面色淡白或萎黃,四肢不溫,精神疲倦,納少便溏,兩足跗腫。舌質淡,苔白或膩,脈象緩弱。
治法: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方例:完帶湯。
藥物:貢白術  懷山藥  防黨蔘  杭白芍  泡蒼朮  生甘草   舊陳皮  黑芥穗  北柴胡  車前子

  若濕蘊化熱者,症見帶下黏稠者,治宜清熱利濕止帶。
方例:易黃湯。
藥物:懷山藥  肇芡實  大黃柏  車前子  白果

  (二)腎虛型
  1.腎陽虛
症狀:白帶清冷,量多,質稀薄,終日淋漓不斷,腰痠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頻數清長,夜間尤甚,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象沉遲。
治法:溫腎培元,固澀止帶。
方例:內補丸。
藥物:鹿茸角  菟絲子  潼蒺藜  北棉蓍   清肉桂  桑螵蛸  肉蓯蓉  制附子  白蒺藜  紫菀根

  2.腎陰虛
症狀:帶下赤白,質稍黏無臭,陰部灼熱,頭昏目眩,或面部烘熱,五心煩熱,失眠多夢,便艱尿黃。舌質紅少苔,脈象細數。
治法:益腎滋陰,清熱止帶。
方例:知柏地黃湯加味。
藥物:熟地黃  山萸肉  懷山藥  福澤瀉  白茯苓  牡丹皮   肥知母  大黃柏  肇芡實  金櫻子

  (三)濕熱型
  1.濕熱型
症狀: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白,質黏膩,有臭氣,胸悶口膩,納食較差,或小腹作痛,或帶下色白質黏如豆腐渣狀,陰癢等,小便黃少。舌苔黃膩或厚,脈象濡略數。
治法:清利濕熱。
方例:止帶方。
藥物:大豬苓  白茯苓  車前子  福澤瀉  綿茵陳  赤芍藥   牡丹皮  大黃柏  山梔子  川牛膝

  2.熱毒型
症狀:帶下量多,或赤白相兼,或五色雜下,質黏膩,或如膿樣,有臭氣,或腐臭難聞,小腹作痛,煩熱口乾,頭昏暈,午後尤甚,大便乾結或臭穢,小便黃少。舌質紅,苔黃乾,脈象數。
治法:清熱解毒。
方例:五味消毒飲加味。
藥物:蒲公英  金銀花  野菊花  紫地丁  天葵子  白花蛇舌草    樗根白皮  貢白術

    便方:
1.雞冠花一兩  金櫻子五錢  白果十粒,水煎服。
2.白果十粒去心,豆腐燉服。
3.金櫻子一兩,水煎服,或與豬膀胱,或與冰糖燉服。

    外洗法
蛇床子散:蛇床子  苦蔘  百部各五錢  川椒  明礬各三錢,煎湯趁熱
先熏後坐浴,一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若陰癢破潰者,則去川椒。

    參考
  結合現代醫學來看,慢性炎症期多屬於脾虛型或腎虛型;急性炎症期的盆腔炎、陰道炎、陰道滴蟲、陰道霉菌所致帶下病都屬於濕熱型。
 
 

本篇所介紹的方藥,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返回常見病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