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癌導論




  (甲)中醫學對於癌症的認識

  對於癌症,中醫學很早已有一定的認識,在中醫學古典文獻《內經》中曾提及〝癌〞的論述,如《靈樞•九針論》說:〝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靈樞•刺節真邪篇》說:〝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發於筋溜,……為腸溜,……為昔瘤,……為骨瘤。〞

  在《內經》及以後歷代中醫文獻中論述的許多疾病,諸如:〝石癭〞、〝乳岩〞、〝失榮〞、〝噎膈〞、〝腸覃〞、〝癥瘕〞、〝積聚〞、〝痞氣〞、〝崩漏〞等病,無不類似或包括了相應部位的癌症。中醫學歷代文獻中這些論述,都是前人研究癌症的寶貴經驗,一直指導著中醫癌症的臨床工作。

  現代醫學重微觀性辨病,臨床上運用化學、物理、生物驗證方法,剖析癌的形成、擴散和轉移,臨床上對治療各類型癌症提供佐證,在確診分期治癌方面極有幫助,值得借鑑。

  中醫學較偏重宏觀性辨証(病),其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証施治;兩者是作為認識和診治疾病的核心,腫瘤也不例外。因此,局部癌症的發生或轉移,並不是片面地看,例如胃癌、胰臟癌、乳癌,有時要考慮肝臟的疏泄功能;又如鼻咽癌、腸癌、皮膚癌,也需考慮肺臟的調節功能。
 

  (乙)從中醫學角度看癌症病因

  癌症是各類惡性腫瘤(癌腫瘤)的總稱,是一種細胞性疾病。癌腫瘤的生長和擴散是由於癌細胞的快速分裂而成。其病理特點是一個組織的異常細胞持續性過度增生,並侵害或轉移至其他組織,損害健康,或導致死亡。

    定義
  中醫的〝癌〞或〝嵒〞與岩通,是指體內發現腫塊,表面高低不平,質地堅硬,宛如岩石而言。癌的發病主要由於臟腑陰陽氣血的失調,在正虛的基礎上,外邪入侵,或痰、濕、氣、瘀等搏結日久,積滯而成。

    病因
  癌症,古有文獻論述。《靈樞•百病始生篇》說:〝壯人無積,虛則有之。〞這說明癌症的發生,多在正虛的基礎上產生的,特別是脾腎兩臟的虛損尤為重要。由於七情、飲食等因素的長期作用於人體,使機體的陰陽失調,正氣衰退,為癌症的生長創造了條件;而癌症的迅速發展,又進一步耗傷了正氣,致令臟腑氣血失調,同時更產生了一些病理性的因素,如痰結、濕聚、氣阻、血瘀、鬱熱等,與正虛並存,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故使癌症不易治愈。

    內因、外因
  癌症的病因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與感受外邪(病原體)有關,內因與七情內傷、飲食失調有關。在發病上,多見於年老、脾腎衰敗之人。

  中醫學認為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並與人體的免疫系統有著莫大的關係,誠如《內經》所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在診治癌症的過程中,較注重內在因素。

    致病因素
  癌症的發病原因複雜,但其致病因素可歸納為四類:
(一)情志鬱結;(二)臟腑失調;(三)飲食不節;(四)外感六淫。

  (丙)中醫藥治癌的兩大方向

  中醫藥治癌是從人的整體觀念,判明病因病機,進行〝辨証論治〞,它不僅要消滅癌細胞,還要提高機體的自身免疫功能(正氣),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癌能力。

1. 祛邪。一般根據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結者散之等理論,選用具相關藥物,以達消除腫瘤之目的。
2. 扶正。是運用補益藥物,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調整人體內部平衡,以控制腫瘤的發展。這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關鍵。但如何確定扶正與祛邪的主次,是根據患者體質強弱,病程長短,腫瘤大小,以及早期、晚期等具體情況,全面考慮而決定的。
 

    祛邪和扶正相結合
  祛邪和扶正是辨証治療的兩個方向。祛邪和扶正必須運用辨証的方法,辨別寒熱虛實,進行合適的治療。

  祛邪可以消癌,扶正也是為了消癌,祛邪和扶正,相輔相成,方法不同,其目的是一致的。所以,中醫在治療癌症時,必須正確運用辨証治療的方法,使祛邪和扶正結合起來,權衡邪正虛實的關係,正確使用祛邪、扶正或扶正攻邪。

    癌症的辨証
  由於癌症是在正虛的基礎上發病的,故表現局部為實,整體為虛。因此,應以正虛為本。在正虛臟腑陰陽氣血失調下所產生的病變,如痰結、濕聚、氣阻、血瘀、鬱熱等都屬於標。癌症屬於正虛標實,從臨床觀察證明,未有僅具標實而正不虛的,即使是早期患者,也均有正虛的症狀出現。

    辨証分型
  癌症病者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型:
1.熱蘊毒聚型;2.氣滯血瘀型;3.濕痰蘊結型;4.臟腑失調型。
 

    三期癌症的治療大法
  早期癌症:邪氣熾盛,正氣未傷,當以攻邪為先,採用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或除痰攻結藥物為主。

  中期癌症:邪氣未減,正氣已傷,當以攻邪兼施,採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或除痰攻結藥物為主,適當結合扶正培本的藥物。

  晚期癌症:邪氣不減,正氣虛弱,或放療、化療、手術之後,大邪已去,採用益氣養陰,補氣補血的藥物,適當配合攻邪的藥物。

    辨証和辨病相結合
  辨証治療是基於整體觀念的治療方法,對治療各種疾病有很大的優越性,但是對於癌症的治療來說,還必須結合辨病治療。這裡說的辨病治療,是結合西醫檢查診斷出的癌症,及其發生部位、類型和病期,選擇具抗癌作用的中草藥配合使用。

    單方驗方的運用
  治療癌症的單方驗方,都有一定的性味功能,使用時也應根據辨証治療的需要,適當選擇,或加以加減配伍,才能得到預期的療效。

  有些報道治療某種癌症有效的單方驗方,在使用於其他同樣的癌症時,卻得不到滿意的療效,其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方藥的性味功能和辨証治療的要求不一致,所以中醫治療癌症,要做到辨証和辨病相結合。

  (丁)中醫藥臨床治癌的常用方法

  西醫治療癌症的方法,主要有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和激素治療等。這些方法是用來消減癌組織,並帶來緩解。

    中醫藥在治療癌症方面的特點:
1.阻止癌細胞增長;2.提高抗癌效果;3.防止癌症復發;4.減緩癌症帶來的痛苦。

    臨床上治療癌症的常用方法:

  (一)清熱解毒法
  清熱解毒是祛邪治則中的一種治法。癌症初期,正虛不太嚴重時,可以針對腫瘤,選用祛邪的清熱解毒中藥,或清熱解毒與活血祛瘀的中藥結合使用,以使邪去正安,正虛也可逐漸恢復。

  目前發現很多清熱解毒藥具有抗癌作用,其作用機理尚不十分清楚,有的本身能促進免疫功能,有的能增強腫瘤細胞的抗原性,有的能改變腫瘤血管,有的能影響內分泌功能,從而提高抗腫瘤效果。

  一般認為清熱解毒藥中具有抗癌作用的,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銀花、連翹、魚腥草、七葉一枝花、板藍根、山豆根、夏枯草、苦參、紫草、鳳尾草、農吉利、石上柏、蘆薈、牛黃、龍葵、三尖杉、冬凌草等。

  (二)活血祛瘀法
  活血祛瘀是祛邪治則中的一種治法。由於瘀血是在正虛基礎上產生的病理產物,要祛瘀,必然要衡量邪與正的關係。一般在癌症早期,正虛不太嚴重下,亦可單獨使用活血化瘀以祛邪,但是隨著病程的進展,正虛逐漸低下,只有在扶正的情況下,結合活血祛瘀,方能取得效果。

  活血祛瘀作用機理可能與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改善微循環有關。它認為能減低血小板的凝聚性,使癌細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聚集、種植、從而減少轉移,增加血管通透性,以改善實體敏感性,並有利於藥物、免疫淋巴細胞及其細胞毒素到達腫瘤部位,發揮抗癌作用,並能提高抗體,增強機體免疫力。

  一般認為活血祛瘀藥中具有抗癌作用的,有丹參、川芎、蒲黃、喜樹、莪朮、柘木、斑蝥、水蛭、地龍、百足、桃仁等。

  (三)化痰散結法
  化痰散結用於痰凝聚結所形成之腫物,質地較硬,按之不痛或有壓痛,或推之可動,或盤牢不移。痰之為病,多在脾虛的基礎上發生。因此,多與健脾藥合併使用。

  一般認為化痰散結藥中具有抗癌作用的,有天南星、半夏、貝母、白芥子、皂角刺、貓爪草、黃藥子、昆布、海藻等。

  (四)疏肝理氣法
  疏肝理氣用於氣滯不通的局部性或全身性之癌症疼痛徵狀。它與肝臟功能或其經絡系統失調有關。臨床上多與其他治法相結合。

  一般配合治癌的疏肝理氣藥有香附、鬱金、青皮、陳皮、蘇梗、砂仁、玫瑰花、合歡皮、白檀香、蘇木、石菖蒲、川楝子、枳殼、素馨花、旋覆花、八月札等。

  (五)扶正補虛法
  扶正補虛是治療癌症最重要的法則。癌症病人免疫功能低下,一般認為扶正補虛法屬於非特異性免疫的範疇。扶正補虛法不僅可以減輕放療和化療的反應,保護骨髓造血功能,而且可以提高療效。對晚期病人雖不能根治腫瘤,但可以改善症狀,延長生存時間。

  在抗癌治療過程中有時扶正與祛邪,攻與補同時應用,因為癌症初期,腫瘤尚未增大,症狀和體徵尚不明顯,但從病機分析,已是虛在其中,到癌症的中、晚期,氣血衰弱明顯,但同時亦有邪實,故扶正祛邪合併使用者多。

  一般認為扶正補虛藥中具有抗癌作用的,有黨蔘、黃蓍、白術、雲苓、靈芝、猴頭菰、當歸、女貞子、山茱萸、苡薏仁等。

    結語
  中醫藥治癌,乃從改善患者身體狀況和治療疾病症狀兩方面著手,亦即中醫理論中的〝扶其正以祛其邪〞為宗旨。其間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取得明顯的療效──延緩癌細胞的增殖和滋生。

  因此,對癌症的治療方法,應包括抑制癌細胞的產生,防止抗癌劑或放射線等治療的副作用,預防復發的手段,減輕癌症所引起的痛苦等方面,方能最終達到消滅癌腫細胞,確保身體健康之目的。
 

    放療前、中、後的飲食宜忌

癌症患者在放療過程中,須掌握食療的原則,應多吃滋潤清淡、甘寒生津的食物,如鴨梨、馬蹄、冬瓜、西瓜、香菇、銀耳等食品,忌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不吸煙飲酒。

    (放療前)
  應注意強壯脾胃、益氣養陰,以調理機體,增強其抗放射線損傷的作用。如給予白茯苓粥、沙蔘粥、懷山蓮苡粥、枸杞銀耳粥、桑寄雞蛋茶等。

    (放療中)
  因放療部位的不同,常出現不同的症狀,但總的來說,多表現為陰虛內熱、熱毒內蘊或氣陰兩虛的証候,故放療中應根據病人的情況選用養陰清熱、益氣養血,祛瘀解毒的膳食。

具有養陰清熱作用的膳食有:獼猴桃汁飲、白木耳羹、涼拌海帶絲、炖銀耳等。

 具有祛瘀解毒作用的膳食有:獼猴桃汁飲、綠茶飲、五汁飲等。

 益氣養血的膳食有:雞血藤煲雞蛋、靈芝黃耆湯、大棗粥、枸杞粥、黃耆粥、海蔘瘦肉湯等。

    (放療後)
  應注意調補氣血陰陽,著重注意補氣養陰,健脾和胃,宜常食放療前所用食物及益氣養血的膳食,此外,還可根據疾病的不同選用具有抗癌作用的膳食,以鞏固療效,預防復發,這類膳食主要有:昆布海藻黃豆湯、無花果瘦肉湯、石上柏瘦肉湯等。
 

   癌症患者四季食療的原則

癌症屬於消耗性疾病,加上腫瘤治療過程中對機體的損害,因此,對營養的需要量相當大,故食補對於癌症的治療和康復相當重要。但食補除根據病種不同選擇飲食外,還應按按照季節的不同有所偏重。

  春季食補應注意培補機體的氣機,調理臟腑功能,宜用一些清輕宣揚,補氣升陽之品,宜多食如:羅漢果、大棗、桑椹、銀耳、香蕉、菠菜、雞蛋等。此外,應多吃一些增強機體抵抗力的飲食如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及鋅、硒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水果、麥片、麥芽、新鮮魚類、黃豆等。

  夏季食補應調補機體的陽氣,以保証機體陽氣的宣泄開揚,臟腑機能和順調達。宜多食蛋類、西瓜、懷山、苡米、桑椹、羅漢果、銀耳、無花果等。夏季天氣炎熱,出汗較多,應多吃水果,注意補充水分和鹽分。

  秋季食補應注意滋補機體陰血津液,使氣機收藏有本,以抵秋天肅殺之氣,宜多食梨、萍果、羅漢果、大棗、銀耳等。此外,諸如百合粥、蟲草金錢龜湯、海蔘排骨粥、蟲草粥等。

  冬季食補應注意滋補氣血,填精養液,以培補正氣之根源,宜多食蟲草、骨髓、靈芝、香菇、蓮子、木耳、猴頭菇、鮑魚、牛乳等。此外,諸如黨蔘粥,以及秋季所選的食物都宜食用。最後,冬季氣候寒冷,除注意起居外,飲食也應補充足夠的熱量,如高糖、高蛋白的飲食,以增強抵禦寒冷的能力。
 

    癌症論治淺談

  癌症是各類惡性腫瘤(癌腫瘤)的總稱,是一種細胞性疾病。其病理特點是一個組織的異常細胞持續性過度增生,並侵害或轉移至其他組織,損害健康,或導致死亡。

  現代醫學側重微觀性辨病,臨床上運用化學、物理、生物驗證方法,剖析癌的形成、擴散和轉移,臨床上對治療各類型癌症提供佐證,在確診分期治癌方面極有幫助,值得借鑑。

  中醫學偏重宏觀性辨証(病),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証施治;兩者是作為認識和診治疾病的核心,腫瘤也不例外。因此,局部癌症的發生或轉移,並不是片面地看,例如胃癌、胰臟癌、乳癌,有時要考慮肝臟的疏泄功能;又如鼻咽癌、腸癌、皮膚癌,也需考慮肺臟的調節功能。

  癌症,古有文獻論述。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在致病因素中較注重內因。癌症的發病原因複雜,但其致病因素約歸納為四類:(一)情志鬱結;(二)臟腑失調;(三)飲食不節;(四)外感六淫(病原體)。雖然導致癌症發生的因素眾多,主要是由於人體抗病力減低所致。

  治療癌症的兩大方向:(一)祛邪。一般根據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結者散之等理論,選用具相關藥物,以達消除腫瘤之目的;(二)扶正。是運用補益藥物,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調整人體內部平衡,以控制腫瘤的發展。這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關鍵。但如何確定扶正與祛邪的主次,是根據患者體質強弱,病程長短,腫瘤大小,以及早期、晚期等具體情況,全面考慮而決定的。

  臨床上治療癌症的常用方法:
(一)清熱解毒法──減緩症狀;(二)活血祛瘀法──消除腫塊;(三)化痰散結法──消除腫塊;(四)疏肝理氣法──消腫止痛;(五)扶正補虛法──控制腫瘤的發展。

  扶正補虛法與機體免疫功能有密切關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方法。

朱國棟中醫師
九八年四月十一日
選錄自癌協綜合服務中心
《中醫藥治癌導論》課程
本篇所介紹的方藥,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返回常見病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