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園地

 
03-07﹝第一期﹞
有機耕種與人類的關係----廖貴全
運動與體重管理----黃勵恆
濃縮中藥在香港市場的展望----周炳光
03-08﹝第二期﹞
意拳的認識----香港中意武館
舒肝解鬱與身心健康的關係----周炳光
03-09﹝第三期﹞
運動與糖尿病----黃勵恆
耳穴療法的認識----朱樂幫
03-10﹝第四期﹞
針灸、罐治病概論----張婉兒
03-11﹝第五期﹞
急救原則及概要----李永鴻
03-12﹝第六期﹞
健康與美顏----周燕華
04-01﹝第七期﹞
運動與關節炎----黃勵恆
美顏、AEROBIC----周燕華
04-02﹝第八期﹞
上肢肌肉疼痛----黃勵恆
04-03﹝第九期﹞
經絡操認識----周燕華
腰背疼痛﹝之一﹞----黃勵恆
04-04﹝第十期﹞
腰背疼痛﹝之二﹞----黃勵恆
淺談胸痹心痛之中醫治療----陳繼成
04-05﹝第十一期﹞
失眠之中醫治療----陳天賜
04-06﹝第十二期﹞
頸腰椎關節勞損之中醫治療----陳繼成
運動養生之淺談「柔韌性伸展運動」----田瑞源
04-07﹝第十三期﹞
中醫對高血壓的認識及治療---- 陳繼成
04-08﹝第十四期﹞
夏日炎炎消暑食療-----陳惠冰
04-09﹝第十五期﹞
中醫身心健康概論-----陳惠冰
04-10﹝第十六期﹞
頭痛的成因----麥麗珍
04-11﹝第十七期﹞
秋冬湯水篇----陳惠冰
皮膚病之中醫觀點----陳繼成
04-12﹝第十八期﹞
眩暈的成因----陳天賜
鼻敏感之中醫防治方法----陳繼成
糖尿病之中醫辨証與食療----陳惠冰
05-01﹝第十九期﹞
婦女美顏食療----陳惠冰
中醫藥抗衰益壽方----陳繼成
05-02﹝第二十期﹞
中醫如何處理痛症----陳繼成
05-03﹝第二十一期﹞
消滯健胃食療----陳繼成
05-04﹝第二十二期﹞
中醫四季養生系列之一---春季----陳天賜
健忘症之中醫辨証----陳天賜
05-05﹝第二十三期﹞
黃褐斑之中醫療法----風美茵
中醫四季養生系列之二---夏季----陳天賜
05-06﹝第二十四期﹞
調理寒熱體質----謝榮洲
口腔中的疼痛風暴——口瘡----陳天賜
05-07﹝第二十五期﹞
中醫如何辨別五味----謝榮洲
八綱----陳天賜
05-08﹝第二十六期﹞
中醫五臟與精神健康----謝榮洲
中醫望診小知識之望舌----謝榮洲
05-09﹝第二十七期﹞
中醫美顏話中藥----陳繼成
中醫四季養生系列之三----秋季----陳天賜
05-10﹝第二十八期﹞
甚麼是中氣下陷?----陳天賜
05-11﹝第二十九期﹞
中醫四季養生系列之四----冬季----陳天賜
風濕關節痛之中醫防治-----陳惠冰
05-12﹝第三十期﹞
腕管綜合徵----陳天賜
鼻敏感之中醫療法-----陳惠冰
06-01﹝第三十一期﹞
中醫論該嗽----陳繼成
06-02﹝第三十二期﹞
周炎之中醫防治----謝榮洲
06-03﹝第三十三期﹞
痛風的中醫治療----陳繼成
中醫如何改善便秘----謝榮洲
06-04﹝第三十四期﹞
中醫如何改善便秘----謝榮洲
婦女身心健康----陳繼成
坐骨神經痛之中醫辨証----朱國棟
06-05﹝第三十五期﹞
中醫養生與食療----朱國棟
06-06﹝第三十六期﹞
中風之預防與護理----朱國棟
06-07﹝第三十七期﹞
夏季消暑食療----陳天賜
06-08﹝第三十八期﹞
兒童體質與保健----朱國棟
06-09﹝第三十九期﹞
青少年體質與保健----朱國棟
06-10﹝第四十期﹞
傷風與感冒----陳天賜
06-11﹝第四十一期﹞
癌症患者體質與保健----朱國棟
06-12﹝第四十二期﹞
談氣----陳天賜
07-01﹝第四十三期﹞
婦女體質與保健----朱國棟
07-02﹝第四十四期﹞
不孕症之中醫辨証----朱國棟
07-03﹝第四十五期﹞
低血壓之中醫辨証----朱國棟
07-04﹝第四十六期﹞
男士體質與保健----朱國棟
07-05﹝第四十七期﹞
長者體質與保健----朱國棟
07-06﹝第四十八期﹞
冠心病之預防與調理----朱國棟
07-07﹝第四十九期﹞
糖尿病之預防與調理----朱國棟
07-08﹝第五十期﹞
慢性肝炎之中醫辨証----朱國棟
07-09﹝第五十一期﹞
談如何增進腦力----陳天賜
07-10﹝第五十二期﹞
風濕病與不通則痛----謝榮洲
07-11﹝第五十三期﹞

中風病防治----陳天賜

07-12﹝第五十四期﹞

溫灸法與祛寒止痛----謝榮洲

08-01﹝第五十五期﹞

膽固醇與痰瘀的關係----謝榮洲

08-02﹝第五十六期﹞

談滋補湯水效用----胡艷芳

08-03﹝第五十七期﹞

皮膚瘙癢症防治----胡艷芳

 

 

   


 
零三年七月號 (第一期)
 
有機耕種與人類的關係    廖貴全
 
        現代化的耕種方式,是使用大量的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能以短時間去迅速生產果菜,化肥不僅能污染環境,且易使表土流失,土壤肥力會繼續按年下降,遠的不說,幾十年前DDT,曾被譽為萬能殺蟲劑,雖然對人畜毒性不大,但對低等動物毒性則甚大,且長期不被大自然分解。今天,全球已否定其功效且永久禁止生產及使用。
        有機農藥是否對人體無害呢?現今,沒有一種除蟲劑能控制昆蟲而對人體絕對無害處,有機蟲藥在使用較安全的地方是其持久性低,易被水分沖走,在大自然裡易被空氣陽光及微生物分解。有機農場更會考慮各種防蟲的方法,如以輪種、間種,池塘的建造,保持田間衛生,均衡養分,栽種適時作物及抗病蟲品種等,務求場內生態平衡,達到以蟲治蟲的目的,而非滅絕屠殺。
        吃有機蔬菜是比較安全的,經分析研究後,有機蔬菜在蛋白質及維他命C方面較多,菜體內的水分較小,故較耐存放。而外觀上,有機產品會較多表面缺點,但對人類的健康,食味及營養價值都不因外貌而改變。
        一些先進的國家,如英國、紐西蘭等,均以制定有機農業的守則,以不使用人工合成之化學物質,如殺蟲藥、殺菌藥、肥料、生長激素等去種植農作物。香港雖然未能出現一個驗證去監管每一間有機農場,但香港政府漁護署在本港個別農場內,亦能提供監管,驗證服務,使香港有機農業走出新的第一步。
 
        全球的有機組織至今仍未能制訂一套有機標準,例如甚麼可以用,甚麼不能用,這是由於每個地方的環境不同及觀念不同,但亦會朝著有機的路線走下去。
        最後,鼓勵及支持有機耕種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衹有一個地球,人們都希望生活在一片淨土,過著先祖們的無污染環境,但在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農民為要增產,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化肥,導致今日空氣污染,生態環境因而改變,影響人類的未來生活,有機耕種是淨化地球的其中一個方法。


運動與體重管理   黃勵恆運動治療師
 
能量的平衡與體重管理
雖然每人每日所需的能量(卡路里)都不同,但亦可以用以下的算式,約略估計一日所需的卡路里:


    文職人員   = 體重(公斤) x 14
    售貨員      = 體重(公斤) x 17
    地盤工人  =體重(公斤)  x 20

能量的平衡與體重管理
•能量的吸收→ 食物
•能量的消耗→ 三大途徑: 基礎代謝, 活動量活動量,消化食物時的燃燒能量身體內的能量,就好像天枰一樣,吸收過多或過少,就影響能量的平衡

能量過少:過輕,營養不良,厭食症
能量過多:過胖,痴肥,冠心病/糖尿病

運動的選取
運動大致上可分為:帶氧運動,無氧運動,肌肉鍛鍊,柔軟度鍛鍊四大種類

1. 帶氧運動
•持續性的運動,包括主要肌肉組群
•能消耗身體內的脂肪,有減肥的功效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研究報告指,每星期3-5次,每次20-30分鐘的帶氧運動,能增強心肺功能,有效預防患上慢性病

2. 無氧運動
•短暫但爆炸性

3. 肌肉鍛鍊
•鍛鍊耐力或力量
•鍛鍊肌肉, 改善身形
•增強骨質密度

4. 柔軟度鍛鍊
•增加關節和肌肉的柔軟性
•通常在運動前或運動後
•減低運動時受傷的機會
•有效紓緩肌肉緊張

何謂合適的運動量?
•初級者
   運動的強度: 低至中等
   時間: 20-30分鐘
   次數: 每星期三至五次
   目標心跳區: 最大心跳率的 50-75%

目標心跳區
目標心跳區可幫助了解自己的運動量是否達到標準
• 最低區域=最大心跳率(220–歲數) x 50%
• 最高區域=最大心跳率(220–歲數) x 75%

自我測試心跳方法:
• 計算在十五秒內脈搏跳動的次數再乘四, 就能得出一分鐘的心跳次數

運動小貼士
1. 增加日常生活的活動量:
•逛街時疾步而行
•多行樓梯
•坐下太久應起身活動一下

2. 注意安全
•患病的人,在做運動前應先向家庭醫生/有關之專業人仕諮詢
•運動前要有足夠的熱身
•做運動時,應穿著合適的服裝及鞋襪
•循序漸進,不應操之過急

3. 享受運動樂趣
•先記下一些你喜愛的運動/活動,再安排每日參與最少一個項目
• 與朋友一起運動或參與團體運動
•定期改變運動形式 – 種類,時間,強度

4. 定立目標
•定立目標時,要考慮可行性
•要訂立短期和長期目標
• 記下每日完成的運動,能幫助觀察進展
•若完成定立的目標,可給予獎勵

5. 持之以恆



濃縮中藥在香港市場的展望    周炳光中醫師
 
        在華人社會,中醫中藥一向是治病的主要部份,而食療方面更是不可或缺,不過由於以往中藥在處理與及制煉上,一般只是倚靠個別商店的自律,故在品質上差異極大,致令功效亦往往差別很大,甚至存疑。香港近年實施的中醫中藥管制,在行內引起極大之迴響,有時甚至在很多方面圴作出抗拒,但想深一層,規管在對以往的習慣真的會帶來巨大沖擊,但大家在一種制約之下把以往不合時宜的處理或管理方法整理好之後,在品質上達成一致,在功效上則更能盡量地發揮,以令廣大群眾更具信心,在日常的醫療、食療的使用上消除疑慮,則中藥的用家定會大量增加,到時不獨在華人社會,在其他地方亦可能相繼採用,如此,中藥的市場則將會日益擴大、增加!個人管見認為當務之急,是應在品質功效、包裝外觀、整理銷售各層面上多加心思,以令水準提高,則對產售與使用兩方均會帶來巨大之益處。

 

        另方面,在劑型上同樣不可掉以輕心,中醫治病,恆久以來所用之煎劑、膏、丹、丸、散外,近數拾年相繼出現在提煉、濃縮方面大有增加及進步,粉劑、錠劑、液劑藥品之產生無論在使用、運送、貯存上均是一大突破,現今醫家在選用方面亦越來越多,應用層面也同樣越來越廣,香港在未來數年需求將日增,在設有中醫診治的公立醫院亦會採用,與恆久的習慣中藥一併用於治病、防病。在個別執業醫師,除用以防治疾病,一般日常食療,補益身體亦每每採用。是故,產銷廠家在生產各類藥品,無論是單項、複方,在品質功效檢定上最為重要,另外亦應站在醫家方面的同一觀點下出發,在劑型、劑量、使用分發、貯存各方面應小心留意,並配合適時適地的包裝,則廣大群眾定當欣然多加使用,到時無論人體健康,商業經濟等效益上,定當更上一層樓,達致多方面皆滿意之效果。



零三年八月號 (第二期)


意拳的認識   香港中意武館

        意拳是王薌齋先生於1925年於所學的形意拳為基礎,不注重外形側重拳術力量的培養,及他本人後來四處遊學所得的實踐經驗,採各家所長,歸納整理後所創立的;我們所掌握的意拳內容,是第二代代表人物姚宗勳先生哲嗣姚承榮老師所傳。

        意拳把養生與技擊溶為一體,養生中求技擊,寓技擊於養生;練習內容比較注重兩部份:基本功「站椿」、對戰練習「推手」;練習無場地器材限制,男女老少皆宜。

        一般人練拳之目的,不外乎健身、尋理趣、自衛。今天我們在意拳健身方面跟大家探討一下。意拳以站椿為主要訓練內容,人們提起意拳就會想到站椿,其實各門拳術都有椿功的訓練,唯獨是意拳把站椿提昇至核心的位置,它不是一種簡單的靜力訓練,不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及耐力為主要目的,一切順乎自然,在精神集中,周身於鬆的原則下進行『休息式的鍛練』。通過精神假借、意念誘導,在無力中求有力,不動中求微動,靜中求動的訓練方法,也是培養掌握以致運用〝渾元力〞的一整套訓練系統。「渾元力」是中國拳術力量的傳統名稱,因為拳術的力量狀態,與一般負重搬運的用力方式,存在很大差距,故此需要專門訓練才可掌握。

        任何人體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支配下,肌肉收縮作用於骨骼的結果;由此可見神經系統在人體運動的重要性,神經系統又始終受精神意志所控制及影響。意拳訓練經常要突出一個〝意〞字,拳以〝意〞名,即說明了〝意念活動〞在拳術訓練中的重要性。任何運動的表現形式都是肌肉的運動,而肌肉運動離不開意念引導,人發出力量的大小,除取決於人體肌肉橫切面的大小之外,最重要『神經支配肌纖維的能力』;人不管高矮肥瘦,在一般情況下,許多肌纖維並不受神經系統支配,它們並沒有參加活動;意拳整個訓練內容,都突出「意念活動」統御全身,無論搭手的技術反應、爆炸力的發於、打擊力量的應用,都不離「意念活動與技術動作」的配合。所以練習意拳能令習者精神飽滿,身體氣血(微循環)流暢及神經系統得到適當調節(消除壓力),就算在技擊掌握上未能達致高水平,但只要習練持之以恆,擁有一個健康體魄,並不困難。




舒肝解鬱與身心健康的關係 周炳光中醫師

        天地萬物皆本乎陰陽平衡,苟任何一方有所不足或過份亢進致令自身受制或影響其他一方,則問題就會發生。

        中醫學亦以陰陽解釋人身正常生發及受病,所以有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此外更以〝五行〞進一步闡述五臟自身功用與及相互制約,相互扶助的關係。五臟的陰陽能維持平衡,則能起到相互扶助,相互生息,相互制衡而令人保持健康。假若人體受到外來因素及或因本身內在因素而令五臟之陰陽失卻應有之平衡,則疾病就會發生。人體受病,一般以身體各器官的生理機能發生問題較受到留意,但其實人體在心理上的平衡與否亦甚為重要,倘若心理精神方面發生問題而致病,很多時候,治療每每更為困難!故此,在保持個人心理健康方面亦不應大意。中醫歸納病因,除〝不內外因〞,〝外因〞六淫,〝內因〞七情外,個人管見,好像小了一個常提及的〝鬱〞(郁)。

       日常生活,無論是要外出謀生或把持家庭或讀書學習,所受壓力均甚為巨大,工作勞倦、情志不舒則極容易轉化成〝郁〞,而〝郁〞的發生每多在肝,所以多有提及〝肝郁〞之詞。肝郁証見,除其他臟腑被其波及,個人情志亦往往因而受擾致出現問題、病變,很多時每表現為默不欲語、心煩氣煩、易惊易怒、多愁善息等。此時,臨証醫家不應只以湯藥對治更應酌加穴按推拿,更於臨床小心配合言語治療,方達全功。不過在証情發生之後加以治療乃為必要,但亦為迫不得已,在病未形成之前多加留意,保養身心,無令致病方為上上之策,此亦所云〝上工治未病〞之謂。



零三年九月號 (第三期)

運動與糖尿病 黃勵恆運動治療師

什麼是糖尿病?
身體(血液)內的糖份過高,過多的糖分便會經由尿液排出體外,出現糖尿。

食物的分解過程

糖尿病的種類
•糖尿病第一型亦稱為胰島素倚賴型
•糖尿病第二型 亦稱非胰島素依賴型

血糖的控制
1. 飲食
血糖數值(GI) - 每種食物的葡萄糖吸收速度也不一樣
2. 運動
有類似胰島素的作用

步行運動計劃
第一周:每次十分鍾,每周三至五次
第二周:每次十五分鍾,每周三至五次
 

第八周:每次四十五分鍾,每周三至五次

注意事項
1. 定時量度血糖度數
2. 隨身準備高血糖值的食物或飲料
3. 避免在餐後三小時內運動
4. 避免在注射胰島素的一至二小時內運動
5. 有足夠的熱身
6. 定時補充水份
7. 留意糖尿病的徵狀

糖尿病的徵狀
• 小便頻密及尿量增多
• 易口渴
• 容易疲倦
• 視網膜血管病變,引致視力模糊
• 足部麻痺、刺痛或無力




耳穴療法的認識  朱樂幫中醫師

耳穴的歷史
    中國古人在針響研究中,發現經絡與耳有密切聯繫。〈內經〉中記載了十二經脈中有六條陽經與耳有關,或直接入耳,或分佈於耳的周圍。而另外六條陰經與六條陽經又有表媄鰜Y。故十二經絡均直接或間接地與耳有聯繫。〈靈樞〉記載(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耳者,腎之官也,宗脈之所聚),(耳堅則腎堅,堅則不受病)。

耳穴的發展
    耳穴療法是由一位法國醫學博士“諾吉爾”所提出的,他認為外耳並非單純為一彎曲的軟骨,它與內臟器官有著密切的聯繫。內臟疾患大致都能在耳廓上相應的位置出現反應點。經過他精密的觀察和分析,修正後,他發現不同的疾病,在耳廓上會出現不同的敏感點和壓痛點。而這些敏感點的分佈,恰似一個“倒置的胎兒”。

耳穴療法在中國的發展
    自1958年葉肖麟氏將耳穴療法介紹到中國之後,對中國的醫務人員啟發很大,更在中國迅速推廣同普及,在實踐中不僅驗證了“倒影胎兒”學說,還發現和驗證了一大批新的耳穴。

耳穴的特點
    耳穴的特點是以痛為俞,即有病的穴位按壓時會有一種刺痛感。無病時穴位的痛感會不明顯或完全無痛感。

    耳穴的功效是取決於診斷的正確和取穴準確,因為在耳穴上差一線,就同體穴上的差別一樣。

    耳穴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同側取穴,但大約有百分之十二(12%)的人是對側的。例如左眼發炎,就取左邊的眼穴醫治。

    耳穴療法是運用優勢學說、經絡理論同臟腑理論的。
    例如:貧血病我們會選用脾、肝、心、肺等穴。因脾統血主運化。肝藏血,心主血,肺主氣,氣行則血行,氣為血帥。

    耳穴另一個優點就係有雙向調整作用。例如,心率快時可針刺心穴,心率慢時又針心穴。令心率達至平衡狀況。
    實症或熱症的病人針刺時會特別痛和針刺一會兒後會有彈針的情況(針自然脫落),或出針時會有出血的情況。但虛症同寒病的病人就好少有此情形的出現。

臟腑與耳穴的功用

心穴:
    心主血脈,有強心,升壓,抗休克,腦動脈供血不足等治療作用。
適應症:
    血壓低,血壓高,心絞痛,心力衰竭,心悸怔忡,心動過速,過緩。

肝穴:
    肝藏血,能調節身體血量,肝有解毒功能,人體內所有有毒物質均經肝臟處理。
適應症:
    婦女月經不調,白血球降低,貧血,高血壓,手足抽搐,和各種眼疾。

脾穴:
    脾主運化,脾臟能把吸收後的營養物質供應各臟腑的需要。
適應症:
    消化不良,水腫,貧血,出血,月經量過多,肌肉萎縮,和內臟下垂等症狀。

肺穴:
    肺主氣,肺能直接影響氧氣的供給,氧氣亦是維持體內功能正常的重要條件。
適應症:
    氣虛,肺炎,哮喘過敏性鼻炎,嗅覺失靈,肺結核,和各種皮膚病。

腎穴:
    腎藏精,統管一切生殖系統的疾患。
適應症:
    腎炎,腰痛,耳鳴,聽力下降,脫髮,大腦發育不全,記憶力衰退,骨質增生,骨質疏鬆等症。




零三年十月號 (第四期)

針灸、拔罐治病概論  張婉兒註冊中醫師
 

     針灸治病,是古代中國的一大發現。相傳遠古時有個人,在勞動時突然肚子疼痛難忍,在回家的路上又不小心碰傷了小腿。奇怪,腿雖被碰傷了,肚子卻不痛了。此後那個被碰傷的部位就被命名為「足三里」穴,並留傳下針刺「足三里」可治胃痛的醫療方法。

  針刺療法只是中醫針灸療法的一部份。它是用針刺入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用拔火罐的溫熱刺激皮膚的某些部位,同樣收到治病的效果。用針的稱為針法,用火的稱為灸法。

  中國古代醫學提出的經絡學說是目前仍在流行的學說。經絡學說認為經絡遍佈於人體各個部位,擔負著運送全身氣血、溝通身體內外上下的功能。經絡不僅存在於體表,而且和五臟六腑相聯,構成無始無終的環狀組織循環運行。其中,幹線叫做經脈,支線叫做絡脈,更小的支線叫做孫脈。整個經絡系統猶如田野中的水利灌溉網,輸送氣血養育人體。穴位則是經絡系統的控制機關,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調節經絡系統運動的作用。已發現的人體穴位有361個。

  我國獨特的針灸療法,歷史已很古老了。針灸療法包括針刺與灸灼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它們本來並不是結合在一起的,但是,由於它們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地形成互相一致的地方,即都是按照中醫的經絡學說,選取有關穴位進行治療的。而且,針刺與灸灼治療又逐漸地互相配合應用,《內經》所說的「針所不為,灸之所宜」也正是這個意思。於是乎,針與灸也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而並駕齊驅了。

  針刺的用具,起初並不是金屬製成的,而是石質的,稱為「箴石」、「砭石」。《山海經》載:「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箴就是針的意思。其後,還有骨針與竹針等也被用作針刺的用具。此外,冶金術的發明,不僅製造各種金屬質料的針具如銅針、鐵針、銀針,而且也為製造各種用途和各種形狀的針具提供了條件。在《內經》中曾記載了古代「九針」的形狀、長短與用途。古代的九針為:

1、圓針(針身如圓柱狀,頭部呈卵圓形)主要用於按摩穴位;
2、鋒針(針身圓,針尖三稜形,有鋒刃)用於刺血;
3、圓利針(針身稍粗,針尖圓而利)用於急刺;
4、鑱針(針頭部膨大而尖端鋒利,形狀像箭頭適於淺刺;
5、毫針(針身細,像毫發)應用廣泛;
6、鍉針(針身較為粗大,針尖稍鈍)用於按壓;
7、鈹針(針身像劍,兩面有刃)用於切開排膿;
8、大針(針身較粗,針尖略圓)有時用於刺治關節疾患;
9、長針(是九針之中針身最長者,約二十釐米用於針刺肥肉胞厚處。
  
        灸灼療法的起源大概是古人在取暖的過程中,發現它能消除身體某些病痛;或者在利用火的過程中,有時體表遭到灼傷,卻反而減輕了其他某種疾病的症狀,因而逐步發展為灸治的方法。用於灸治的材料,並非一開始就用艾葉,而是多種多樣的。最初階段只是用一般的樹枝和雜草灸灼,後來發展到木炭灸、竹筷灸、硫黃灸、雄黃灸、燈草灸等。使用得最多的是艾灸。戰爭時代《孟子》一書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由此可見,至少在二千多前前,用艾治病已經相當普遍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艾有「溫中、逐冷、陰濕」的功用。中國民間很早就知道燃燒乾艾可以驅蚊。

拔罐適應證:-
多用於風濕痺痛, 各種神經麻痺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背腰痛、痛經、頭痛及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眩暈等; 另丹毒、毒蛇咬傷等等症狀。
  
【經絡症狀】

●足少陰腎經
  脊背部的疼痛、腰痛、下肢冷感、下肢無力、口乾、咽頭痛、下肢後面疼痛、腳底痛、目眩、顏面浮腫、顏面黑色、看不清東西、喘氣、嗜睡、水樣便、噁心、嘔吐、陰著、呼吸急促、長期下痢、排便困難。

●手少陰心經
  發燒、頭痛、眼痛、胸背部痛、咽乾口渴、多飲、手掌的熱感、肩甲部及前腕內側痛、心痛、胸肋支滿與疼痛、肋下痛、心煩、精神異常、失眠、昏倒。

●足厥陰肝經
  頭痛、眩暈、看不清東西、耳鳴、發燒、四肢痙攣、季肋部的膨脹感、疼痛、腹部腫瘤、胸部、上腹部膨脹、苦悶感、嘔吐、黃疸、下腹部痛、疝氣、遺尿、癃閉、黃色尿。

●足陽明胃經
  高燒、瘧疾、顏面紅潮、發汗、不省人事、囈語、狂躁、惡寒、眼痛、鼻乾燥及鼻出血、嘴唇腫瘍、咽喉痛、頸部腫脹、歪嘴、胸部痛、腹水、水腫、失眠、消穀善饑、腹部膨脹。

●足太陽膀胱經
  寒熱、頭痛、腰背部疼痛、鼻塞、眼痛、小腿以及腳部的疼痛、下腹部膨脹、排尿困難、遺尿、意識障礙、角弓反應。

●手太陰肺經
  發燒、惡感、無汗或發汗、鼻塞、頭痛、鎖骨上窩部疼痛、胸痛、背痛、咳嗽、氣喘、流口水、呼吸困難、胸部膨脹、咽頭乾燥感、變色尿、手掌熱感、心煩。

●手厥陰心包經
  手腳痙攣、顏面紅潮、眼痛、眼窩部腫脹、肘腕部痙攣、曲伸不能、手掌的熱感、囈語、眩暈、心中煩悶、胸肋苦悶、舌的運動障礙或動悸。

●足太陰脾經
  頭重、身感笨重、發燒、四肢怠倦、無力、顎頰部疼痛、舌的運動受限制、大腿膝內側寒冷感、下肢浮腫、上腹部痛、水樣便、未消化便、腹鳴、黃疸、小便不利、腹部腫瘤、噁心、嘔吐、飲食量減少、腹部膨脹。

●手陽明大腸經
  發燒、口渴、咽喉疼痛、鼻出血、牙疼、眼睛充血痛、頸部腫脹、肩胛及上肢痛、臍及腹部的疼痛、腸鳴、水樣便、黃色便、氣急及喘息。

●手少陽三焦經
  咽喉部的腫脹、疼痛、頰部痛、眼睛充血、疼痛、重聽、耳鳴、由耳後至上腕、前腕外側部的疼痛、腹部膨脹、下腹部硬滿、令尿、頻尿、尿意急迫、皮膚虛浮、浮腫、遺尿。

●手太陽小腸經
  口舌糜爛、下顎及頰部疼痛、咽頭痛、流淚、頸項部僵硬、肩及前腕外側疼痛、下腹部膨脹及疼痛、腰部的牽引痛、下腹部痛及睪丸的牽引痛、下痢腹痛、乾燥便、便秘。

●足少陽膽經
  寒熱無常、頭痛、瘧疾、臉色灰白、眼痛、顎部痛、腋窩部腫脹、頸部淋巴節結核、重聽、季肋部的疼痛、嘔吐、嘴苦、胸痛。




零三年十一月號(第五期)

急救原則及概要  李永鴻

【急救的定義】

急救即緊急救治,就是當有任何意外或急病發生時,急救員按醫學護理的原則,利用現場適用的物資,即時適當地處理傷病者,然後把他從速送院。

【急救的目的】

保存生命
•恢復呼吸、心跳
•止血
•救治休克

防止傷勢惡化
•處理傷口
•固定骨折部位

促進復原
•避免非必要的移動
•小心處理
•保持最舒適的坐 / 臥姿勢
•善言安慰




零三年十二月號 (第六期)

健康與美顏 周燕華中醫師

    顏面生理特點
       面部是臟腑氣血上注之處,血液循環豐富,中醫論識將面部不同部位分屬五臟:頭額屬心、左頰屬肝、右頰屬肺、鼻屬脾、下頦屬腎,可見面部與臟腑經絡關係非常密切。顏面是反映機體健康狀況的一個窗口,故凡養生者,皆重視顏面保健。(面容是以精神和生理健康為前提)

    顏面衰老原因
1 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趨向生理老化。

2 外在環境迭變,六淫侵襲;內傷七情。

3 不適當選用美容護膚用品。

4 不良飲食習慣,如嗜煙酒、過食肥甘厚膩食物及不良動作 (蹙眉、托腮、眯眼等)。

    養生、美容顏
1 從整體觀念出發---內服中藥品調和血氣、外用中草藥澤膚美顏、食療保健、針灸理療、手力穴按、氣功養生等,既注重外療以保養皮膚,又注意內調補益氣血,強健臟腑。在養生保健基礎上美容,在美容養顏同時調理內傷七情,好使美顏效果持久而穩定。

2 辨證為先、因人而異---以黃褐斑為例,認為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非僅是面部皮膚局部病變所引起,故改善法則應使氣血充盛,臟腑功能正常,陰陽協調,黃褐斑才得改善。在通過望、聞、問、切,以及臨床辨證,黃褐斑可分五型:肝鬱型、脾虛型、腎陰虛型、腎陽虛型、肺陰虛型。這實在是採用了同病異治法了。

3 以動為要、動中求美 (氣血的流通中求得肌膚健美) --- 針灸刺激經 絡穴位;手力穴按帶動肌肉運動,促進氣血活暢,增強機體新陳代謝,以達健康美顏之裨益。

4 自然方法、安全可靠
合成的化妝及藥品引致反效果,坊間出現者屢見不鮮。運用天然草藥調暢、針灸理療、手力穴按等,近於自然方法處理,較為安全可靠。




零四年一月號 (第七期)

運動與關節炎   黃勵恆運動治療師

簡介:
關節炎大致可分為兩種:骨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骨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退化性 病理性
50歲或以上 20-30歲
通常在髖關節、膝關節或手關節出現影響身體許多不同的關節

運動宜與忌:
 
1.運動前做熱身 1.太熱或太冷的天氣做運動
2.運動前做熱敷 (冷敷) 2.太劇烈的運動
3.多做伸展運動 3.關節幅度過大的運動




美顏、AEROBIC 周燕華中醫師

    從記憶所及,健康舞於1985年開始於香港流行。健康舞初期的模式以著重肌肉鍛鍊、修身,增強心肺功能,調節心跳率等。當然至今不變地仍配合節奏強勁或輕快音樂,加以舞蹈形式進行。卻在此幾年期間,有以高衝擊動作,導致膝關節、踝關節受傷不等情況下,改轉低衝擊形式,但又得不到普及人士喜好,之後又流行由高→低衝擊動作相配合……隨著時間、潮流,需求等層出不窮的變化……由跳躍、跑步,高難度動作,為求大出汗、出汗,燃燒脂肪的概念,滲入Boxing踏板、滑席、橡筋帶、啞鈴,負荷舉重……各種不同意念,也為著增加AEROBIC的趣味性。然以個人經驗所得,其目的乃健康修身美顏,再多模樣亦是結合運動,動靜為宜而達致身心舒暢。

    古人以五禽戲、八段錦──氣功,武術的功法如:太極拳、太極劍等,然無論哪種功法,運用到養生方面,則都講求調息、意守、動形,都以暢通氣血經絡,活動筋骨,和調臟腑為目的。所以用在美顏方面,Aerobic是其中一項運動的形式。並且掌握Aerobic養生的要領,在鍛煉過程中,仍以內煉精神,和調臟腑氣血;外煉經脈筋骨、四肢,使內外和諧,氣血周流,使整個機體可得全面鍛煉。

    運動養生不僅是身體的鍛煉,也是意志及毅力的考驗,持之以恆,Aerobic的效應,除了體形,身心愉快,相應收到容顏煥發達到美的方向。所以任何形式運動,總要強調適度,不宜過量。因為目標是健康美顏乃大前題。

運動養生機理

    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則緊緊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經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如是,則形神兼備,百脈流暢,內外相和,臟腑諧調,機體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從而增進機體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好處:

1.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大腦的營養狀況,促進腦細胞的代謝,使大腦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從而有益於神經系統的健康,有助於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穩定的情緒。

2. 使心肌發達,收縮有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的活力及肺臟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環。

3. 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進胃腸蠕動,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滯留,有利於消化吸收。

4. 可促進改善體內臟器自身的血液循環,有利於臟器的生理功能。

5. 可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及分內泌功能,從而使人體的生命力更旺盛。

6. 增強肌肉關節的活力,使人動作靈活輕巧,反應敏捷迅速.

    正因如此,勤運動,常鍛煉,為健身防病的重要因素。然而無論哪類健身法,仍以陰陽、臟腑、氣血、經絡等理念作基礎,以養精、煉氣,調神為基本要點。利用體育運動方式進行鍛練,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靜心寧神來暢達經絡,疏通氣血,和調臟腑,達到增強體質,益壽延年的目的,這種養生方法稱為運動養生。〝動則不衰〞是傳統健身的特點。




零四年二月號 (第八期)

上肢肌肉疼痛   黃勵恆運動治療師

腕道症候群
原因:
由於掌管手部的一條重要神經----正中神經,在手腕部位受到壓迫。

症狀:
•手掌面麻木,尤其是拇指至無名指部分,在某些姿勢下會較明顯,比如:打字、騎摩托車、搬重物、拿電話筒。
•麻痹的現象在夜間或冷天會較嚴重。
•甚至於大拇指下方的肌肉會萎縮、無力,影響手部的精細活動或日常生活中。

網球肘
症狀:
•手握緊東西,或加阻力以測驗伸肌肌力時,手肘會更加疼痛。
•長時間寫字也會很辛苦。
•提重物會疼痛。
•嚴重時連筆都握不住。

五十肩----又名「冰凍肩」,則是為「肩關節囊發炎」
症狀:
•提舉動作時感到痛楚。
•手臂活動幅度減低。
•嚴重時甚至令手部感到麻痹。

要注意的事項包括:
•盡量避免用手提重物,或重複性手部施力、抓握的動作。
•避免讓手部時間不當的姿勢。工具的選擇很重要,最好是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
•避免將手腕緊靠在堅硬的桌面或工具,或使用手腕部位做為著力點,而使得腕部直接受到壓迫。
•如果工作中一定要暴露於低溫環境,注意保持手部溫暖,並減少暴露時間。




零四年三月號 (第九期)

經絡操認識    周燕華中醫師

    經絡是人體重要的潛在網絡,是物質、能量、訊息輸送的管道。經絡系統控制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維持全身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

    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則緊緊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經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如是,則形神兼備,百脈流暢,內外相和,臟腑諧調,機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從而增進機體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然而,既以人體健康為目標,何不就以人體所有的臟腑、器官、孔竅以及皮肉、筋骨等組織聯結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經絡概念,運用到這動的形式上,因為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

    經絡操是一門注重心身健康的帶氧運動,乃糅合中醫經絡概念而產生的。通過有系統的活暢人體十四經脈,使形體壯、筋骨利、臟腑安、氣血調。經絡操是男女老幼日常合適選擇的一項健康養生運動,就算忙碌的〝上班一族〞或長期病患者亦可因應個人情況而參與鍛鍊。
 

    好處:

1. 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的活力及肺臟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環。

2. 活暢肢節,增強關節及筋肌的柔韌性,使人動作靈活輕巧,反應敏捷迅速。

3. 通導消化道,有助脾胃功能之消化及吸收,預防病理產物在消化道中滯積。

4. 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及分內泌功能,從而使人體的生命力更旺盛。

5. 疏調血脈,改善大腦的營養狀況,促進腦細胞的代謝,使大腦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從而有益於神經系統的健康,有助於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穩定的情緒,並延緩衰老。

    改善體內臟器自身的血液循環及通調津液之輸布,有利於臟器的生理修復功能,減少血脈瘀阻及脂肪聚積。




腰背疼痛﹝之一﹞   黃勵恆運動治療師
 

    根據研究,約有80%的人在一生中曾發生過腰背痛的經驗。腰背痛發生的部位通常是在第四和第五腰椎或第五腰椎和第一薦椎間。發生下背痛的可能原因相當多,但絕大部份情況是導源於腰椎老化和缺乏運動,老化的因素是無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藉運動來強化肌肉力量,並減緩老化的速度,使盡量免除下背痛的發生。

    發生下背痛的可能原因

1.脊柱及其相關部位的異常
2.脊柱受到細菌和病毒的感染
3.臟器的病變
4.代謝失常
5.轉位痛
6.癌症
7.心理因素

    脊柱及其相關部位異常引起的下背痛

1.脊柱的異常彎曲:脊柱過度前彎、後彎及脊柱側彎
2.骨的傷害:骨折、脊椎崩解症、脊椎滑脫症、椎間盤突
3.軟組織的傷害:肌肉、肌腱、韌帶的受傷、神經傷害




零四年四月號 (第十期)

腰背疼痛﹝之二﹞   黃勵恆運動治療師

日常生活中的下腰背痛預防

﹝一﹞站立或行走時

1.站立時應抬頭、挺胸、縮小腹、手置身前、重心前移、並適時變換姿勢或動作。
2.避免長時間間立,如必須則將重心交替罝於兩腿,並儘可能屈膝。
3.避免穿高跟鞋,它會縮短跟腱並增加脊柱前彎。
4.倚物或下彎時盡量屈膝,並避免將下背打直。
5.開始行走時,先移動腳再移動身體。
6.入門時將門開到可舒服進入的寬度。

﹝二﹞坐姿時

1.讓背部平坦或圓滑向外,身體略微前傾,不要有腹部向前的曲線,共儘可能不要久坐。
2.膝蓋略比臀部高些,矮小者坐高椅最好有足墊。
3.椅子最好有一個對腰部能完整支撐的硬椅背。
4.避免伸直腿坐,也避免坐在矮椅或墊子上。
5.避免坐會旋轉或滑動的椅子。

﹝三﹞睡眠時

1.以側睡為宜,仰睡時在膝下墊一枕頭或椅墊。
2.床墊必須平坦且軟硬適中。
3.頭部前傾十五度左右的枕頭最為適宜,如頸部下方出現空隙時,可將毛巾捲成圓柱狀塞於其間﹝或使用健康枕﹞。?/font>
4.睡眠時手不要伸過頭部,輕輕放在旁邊。
5.起床的時候應先屈起膝關節,再以手臂支撐上半身慢慢起身後下床。

﹝四﹞舉物時

1.用腿部肌肉代替背部肌肉用力,且物體應盡量靠近身體,重物不過腰,輕物不過肩。
2.不要打直腿或挺直背部舉物,用力應由腿而腰。
3.面對物體,不要扭轉軀幹,轉身時應腿和軀幹同時轉動。
4.避免從高處搬下重物。
5.提取東西時盡量將東西分攤兩手來拿,保持身體的平衡。




淺談胸痹心痛之中醫治療  陳繼成註冊中醫
 

1.概念

胸痹心痛是中醫病名,是指胸部有悶痛的感覺,其位置以左胸部近心臟部位的發作性悶痛。輕者偶然發生短暫輕微的胸部沉悶或隱痛,或覺左胸部有含糊不清的不適感,重者則疼痛劇烈,有些會有壓搾樣絞痛。甚至有胸痛徹背、短氣、喘息、呼吸不暢、惊恐不安、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為主証的一種疾病。

從胸痹心痛的各種臨床表現及歷來文獻所述來看,與現代醫學中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臟病相類似。

2.那類人較易患上此病?

胸痹心痛是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見心系疾病之一,現今社會生活緊張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其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而以下幾種人則較為容易患上此病:

1. 高血壓患者是冠心病的主要易患人士
2. 高脂血症人士,例如有高膽固醇的人士
3. 肥胖人士,即體重超過標準20%的人就屬肥胖(標準體重(kg)= 身高(cm)- 105)
4. 糖尿病患者
5. 有冠心病家族史者
6. 有吸煙、酗酒、少運動、精神緊張等

3.怎樣知道自己有沒有患上此病呢?

要知道自已有沒有患上胸痹心痛(即冠心病) 的話,當然找醫生檢查一下是最好,通過心電圖的檢查則更準確知道。但在找醫生之前,如果我們能夠對胸痹心痛(冠心病)有一些認識,是否更好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胸痹心痛在臨床上有那些徵狀。臨床上早期可見頭暈、心悸、失眠、胸悶等症狀。及後出現心肌供血、供氧不足時,可表現為胸悶、胸痛甚至伴有嘔吐、惡心、大汗肢冷、唇甲青紫、面色蒼白、心動過緩、心律失常或休克等,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4.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冠心病發病的病因

本病發病的成因很多且有較為複雜的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但簡單來說造成本病的成因可有以下的幾種:

I. 年老體虛
II. 飲食不當
III. 情志失調
IV. 寒邪內侵
V. 勞累過度

5.中醫將胸痹心痛分為下面幾個証型:

  i) 寒凝心脈
 ii) 氣滯心胸
 iii) 痰濁閉阻
 iv) 瘀血痹阻
 v) 心氣不足
 vi) 心陰虧損
 vii 心腎陽虛

6.預防及調護

由於情志異常可導致臟腑功能紊亂而發病,尤其與心病關係較為密切,故防治本病 必須要重視精神調攝,避免喜怒懮思過度,保持心情開朗,避免長期精神緊張,勞碌。平時性情急躁易怒的人要改變一下自己。有家族史,體重超標或喜食肥甘厚味及過鹹食物,煙酒過量者均應改變生活方式,以防發病。




零四年五月號 (第十一期)

失眠之中醫治療  陳天賜註冊中醫
 

1. 概述
1.1 何謂「眠差」與「失眠」?
•眠差﹕
入睡困難睡眠時間不足、睡眠不深,甚至徹夜不眠:
符合以上任何一點。
•失眠﹕
以上各點並見者。

1.2 失眠的臨床界定

•輕者入睡困難或睡而易醒,醒後失眠連續3週以上,重者徹夜難眠。
•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寧、多夢等。
•經各系統及實驗室檢查,未發現有妨礙睡眠的其他器質性病變。

2. 失眠的分類和處理
失眠可根據發作頻率,分為「偶發性失眠」和「習慣性失眠」。偶發性失眠,多因身體受突然因素影響而發生,例如記掛明早發生的重要事情,引起心情緊張等,多為自限性,外來因素影響減退後,睡眠習慣即可回復正常;習慣性失眠患者,失眠現象可持續一段長時間,情況較嚴重,一般又稱「失眠症」。

3. 引起失眠的原因
3.1 情志所傷
3.2 飲食不節
3.3 病後、年邁
3.4 稟賦不足,心虛膽怯
3.5 外界因素

4. 日常保健
4.1 平日起居﹕
•建立良好習慣,按時上床休息
•少吃刺激性食物、忌濃茶

4.2 睡眠環境﹕
•房間足夠通風
•床具要合適
•營造合適聲量的環境

4.3 睡前一刻﹕
•睡前不宜過飽或過多飲水
•睡前梳頭及開水浸足
•不宜睡前看書

4.4 睡覺時﹕
•不宜蒙頭睡覺
•注意睡姿

4.5 心理的調和﹕
•保持心境愉快
•遇有心理問題或長期失眠,請教專業人士

5. 失眠的治療
5.1 食療﹕
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烤炙溫燥之品,食物以平補為主。

5.2 穴按﹕
• 神門﹕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三陰交﹕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注意﹕孕婦忌用!)

5.3 中藥治療(註﹕方藥須經醫師辨證選用,切忌藥石亂投,延誤病情)




零四年六月號 (第十二期)

頸腰椎關節損之中醫治療  陳繼成註冊中醫
 

        現今社會,生活緊張,工作繁忙,為了分秒必爭而不知不覺間令人長時間地工作,學習而忽略了應有的休息,久而久之身體的肌肉、筋骨由於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得不到合理的休息,逐漸便感到頸腰背部發生疼痛。因此,往往由最初的頸腰背痛,發展成為頸腰椎關節勞損,變成頑固的頸椎腰椎疾病,影響了我們的健康、工作、學習和休息的活動。所以,今次和大家探討的是頸腰椎關節勞損之中醫療法,希望藉此引起大家對頸腰椎關節勞損的注意及認識。

    引起頸腰背痛的原因,常見的可有:
1) 外傷造成

2) 軟組織的勞損
此種損傷是屬於積累性勞損,由於身體的肌肉、筋腱、關節等組織經常受到一些輕微的損傷,長年累月地反覆發生而造成的。例如,一些人的工作需要不停地走動、彎腰工作,時間長了易出現腰痛;又如辦公室中的文職人員,長期低頭工作;打字員或電腦操作人員不停地在案頭對?鍵盤工作,時間長了,會易出現頸背部疼痛;小巴司機、的士司機都經常喊?腰背疼痛的問題。這些都是由於頸腰椎勞損的關係所引起的。

    介紹頸腰椎關節勞損的幾個常見症型及其臨床表現

    頸椎病的症型及其臨床表現:

1) 頸型頸椎病
此型是頸椎病初期發生時常見的症型,多數由於外傷或頸部勞損原因所致。如睡眠姿勢不良,枕頭過高,長期低頭工作等使頸部肌肉勞損。
臨床表現:頸部痠痛及活動有輕度受限感覺。疼痛可以放射到背部,頸部有僵硬感,活動時會有響聲。

2) 神經根型頸椎病
是指頸椎骨退變,骨質增生而刺激頸部神經根而出現的症狀和體徵。上肢的神經是頸椎骨第五至第八塊,胸椎骨第一及頸髓發出。由於頸部神經受到增生的骨刺所壓迫而出現肩背及上肢的放射性疼痛。
臨床表現:手指麻木無力,有時會有灼痛,酸痛感。頸部強直,活動受限,手指感覺障礙,握力減低。

3) 脊髓型頸椎病
由於椎體後緣的過度增生,髓核脫入椎管或黃韌帶鈣化等均可造成頸髓受壓或者壓迫了供養脊髓的血管使頸髓的供血障礙而出現變性壞死。
臨床表現:四肢感覺及運動功能障礙。初期有單側下肢發緊或麻木,肌力減弱,手部持物不隱,易絆倒,打軟腿,甚至小便失禁。

4)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由於頸部骨質增生或變形刺激交感神經而引起頭痛,頭暈,瞳孔放大,視力模糊,平衡失調或惡心嘔吐等症狀的出現。

5) 椎動脈型頸椎病
主要是骨質增生造成椎動?受壓,引起腦部供血不足而致眩暈,耳鳴,耳聾,惡心,視物不清,有體位性眩暈。

    腰椎病的其中兩個症型及其臨床表現

1) 慢性腰肌勞損
此病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其發病病因是由於腰部肌肉、韌帶等積累性,機械性,慢性損傷或因急性腰扭傷後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而轉為慢性者。此病發病常在不知不覺中出現腰痛,亦無明顯的外傷史。
臨床表現:患者腰部隱痛反覆發作,勞累後加重,休息後緩解。彎腰因難,持久彎腰時疼痛加劇,適當運動或經常變換體位後腰痛可減輕。

2) 腰椎間盤突出症
此症又稱為〝腰纖維環破裂症〞,其成因由於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即退化),或受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間盤內、外力平衡失調,使纖維環突然破裂,導致腰椎間盤的髓核突出,而發生本病。
例如:--負荷過重 --急性外傷 --長期震動 --腰椎畸型等等

    臨床表現:

  1.腰腿痛 (20-40歲青壯年常好發)
  2.腰背痛
  3.神經放射痛--坐骨神經痛、股神經放射痛、馬尾神經受壓
  4.感覺異常例如麻木
  5.肌肉癱瘓、無力
  6.患肢發涼
  7.間歇性跛行

    鍛練與護理

1. 功能鍛練包括如:飛燕經絡操、八段錦、意拳養生站樁、太極拳、柔軟體操等等。
2. 手力穴按療法。
3. 牽引與休息。
4. 中藥調理—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及補肝益腎為主要治療原則。




運動養生之
淺談「柔韌性伸展運動」 田瑞源

一、生命在於運動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凡是長壽的人,他們其中一個共同點,就是愛好活動(運動、勞動)。究其原因是:如果人缺少或不活動,新陳代謝會減弱,而血液循環也相應減慢,以致肌肉鬆弛,腸胃蠕動與吸收力轉弱,呼吸變淺。根據實驗觀察,三天不活動的人,其力量下降5%;而長期不活動,將使各組織器官發生退行性改變和機能衰退,以至危及生命。這就是「用進廢退」的原理,也說明了活動對健康有著直接的關係。

東漢名醫華佗認為:「人體應該活動,只不過活動要適當,不能過度。人體只有活動才能加速谷食消化,血脈流通,不易生病,就像『戶樞不朽』一樣。」並因此創編了《五禽戲》作為鍛煉的手段。而現代體育科學研究和實踐經驗也証明:參與適當的體育鍛鍊可以提高人體新陳代謝能力,改善血液循環,使各器官充滿活力,從而減慢衰老過程,延長壽命。提高健康水平,防治疾病,加速病後身體機能的恢復,改善精神和心理狀態。

二、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養生運動

養生,又稱攝生,是護養、保養性命,以達長壽的意思。我國最早記載的養生運動,始於傳說中的堯舜時代,那時洪水為患,《呂氏春秋》說:「昔陶唐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氣鬱   而滯著,筋骨瑟縮不止,故作舞以宣導之。」這也是導引術的起源。

到了戰國時代,養生理論已很成熟,當時面世而被後代奉為中醫學經典的《黃帝內經》已提出了「預防勝於治療」以及綜合的養生觀,其中的「和於術數」,就是指養生運動。期間,莊子的「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 ……」,已是後世《五禽戲》的雛形了。

千百年來,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總結出許多的寶貴經驗,使其不斷地充實和發展,並創編了一系列融合導引術、吐納術、武術、醫理為一體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養生術(如:源於導引動功的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源於武術的太極拳、太極器械等)。

這些功法大都以中醫學的陰陽、臟腑、氣血、經絡等學說為理論基礎,通過形體的「伸筋拔力」,柔軟身體,按摩臟器,調攝精神,以達到形體和神意的高度統一,意氣相隨,形氣相感。從而改善體質,變化氣質,才能起到內外和諧,動靜得宜的養生作用。

三、養生運動必須適量和堅持

古今中外,人們都懂得以運動鍛煉來保養生命。但運動必須根據每個人的具體體質而設計鍛鍊,其中,運動量必須要合理、以留有「餘興」為佳。過猶不及,過量的運動往往使機體勞損而致疾。因此,站在養生的角度,「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我們不提倡競技性或劇烈性的運動。這方面,許多運動員的身體過早衰退便是例子。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適量的鍛煉雖然於身心大有裨益,但仍須日常生活的配合,如飲食、衛生習慣的合理化等等;而尤為重要的是:貴在堅持。堅持不懈才能收效!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是起不到應有效果的。所以,運動養生不但是身體的鍛鍊,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鍛鍊。

為了提高學習者或鍛煉的興趣,我們建議「小組形式」的運動:1、有社交活動的空間,舒暢精神,宣泄抑鬱,加強健身的功效。2、容易養成運動習慣,豐富生活內涵。3、促進人際關愛,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肯定生命價值。

四、柔韌性伸展運動的養生特點

一般來說,年齡越少,柔韌性越好。隨著年運動增長,柔韌性越差。所以,運動必須針對性地從實際出發,遵循人體生理規律,以「循序漸進」為原則,持之以恆的進行柔韌性伸展運動鍛鍊,可增加肌肉的伸展和彈力,有利於一個關節或多關節的活動,更可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同時透過「伸筋拔力」的動作,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功能,延緩人體老化。

柔韌性伸展運動,又分為:1、動力柔韌性伸展運動;和2、靜力柔韌性伸展運動。

1、 動力柔韌性伸展運動

動力柔韌性伸展運動是有速度地使整個關節活動起來,即通過有速度、有節奏的動作,使肌肉、韌帶得到拉伸(如雙臂快速纏環、踢腿、擺腿等動作)。

2、 靜力柔韌性伸展運動

靜力柔韌性伸展運動是關節的活動沒有速度作用,即它是通過緩慢到靜止的動作過程,將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拉伸。當這些軟組織伸展到一定程度時,暫時靜止下來,使這些軟組織產生適應性,然後又恢復原位(如壓腿、一字馬、拱橋等動作)。

3、 動力柔韌性伸展運動和靜力柔韌性伸展運動的優點

兩者都各具優點。就靜力伸展而言,其動作緩慢,可減少或消除突然用力伸展而造成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捐傷,也可節省體力。研究認為,關鍵主要在合理控制被拉伸肌肉、韌帶的長度及拉伸後的停留時間。如強行拉伸,超過肌肉韌帶的忍受限度,就會造成軟組織受損。反之,則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就動力性伸展而言,由於動力拉伸常常超越靜力拉伸時的長度,拉伸後快速恢復原位。如此反覆練習,可使肌肉、韌帶更富有彈性,也有利於肌力增長和發展關節的靈活性和機體的敏捷程度。研究認為,關鍵在於合理控制拉伸的速度和用力的程度,並反覆練習,使身體逐步適應後,再適當增加力度。進行時要避免用力過猛,切忌採用不恰當的爆炸力,以防止軟組織受損。

五、經絡導引動功(簡介、功能)

這是一套結合了古典養生術和現代臨床推拿手法,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由國內骨科名醫莊元明先生所編創的功法。原名「練功十八法」。

整套功法是針對人體經常發生的頸、肩、腰、腿痛,四肢無力,腸胃不適,精神不振等症狀而設計的。其特點動作簡單,針對性強,且屬於全身性的運動。運功過程是結合柔韌性的動力和靜力伸展,鍛鍊可使人精神專注,寧神靜息,呼吸均勻。關鍵是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經絡暢順,氣血暢行。這樣,在練功過程中,內練精神、臟腑、氣血;外練肌肉、筋骨、四肢。從而使內外和諧,經絡暢通,整體得到鍛鍊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按:經絡暢通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由於經絡是縱橫交錯地遍佈於人體的氣血運行通道,因此,只有經絡暢通,才能保証氣血川流不息地營運於全身。一旦經絡阻滯,則會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阻礙。故云:經絡不通則氣血不和,氣血不和則百病變化而生。故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成為養生康復常用原則。】




零四年七月號 (第十三期)

中醫對高血壓的認識及治療 陳繼成註冊中醫

高血壓這個名稱本是現代醫學的病名,在傳統中醫學上是找不到這個病名的。那麼它和我們傳統的中醫學又從那方面扯上關係呢?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高血壓這個名詞的概念在現代醫學上是作何解釋的。

何謂高血壓?簡單的說就是當我們的心臟跳動時,會將血液泵進血管裡,而這股力量對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就稱為〝血壓〞 (通常是指動脈血壓) 。因此,就有一個血壓值的出現,當這個血壓值升高超過正常值時,就稱為高血壓 (即醫生所說的Hypertension)。

我們知道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從統計數字得知高血壓患者的年齡大都是以中老年人士為多。那麼,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血壓是屬於正常呢還是偏高呢?由於高血壓並沒有什麼病徵出現的,所以亦有人稱它為「無聲殺手」。所以,要知道自己有沒有患高血壓,就祇有經常替自已量血壓或請醫生替自己量度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1999年所制定的標準就是經過3次檢查確實後,並按血壓值的高低分為正常血壓、臨界高血壓及確診高血壓。

                 正常血壓         臨界高血壓           確診高血壓
收縮壓   少於139mmHg     140~149mmHg      140mmHg或以上
舒張壓   少於89mmHg       90~94mmHg         90mmHg 或以上
 

中醫對高血壓的認識
其實從中醫學的文獻中早已有記載高血壓這個病,祇不過並非用”高血壓”這個名詞來形容。文獻中對高血壓的病因,發病機理、症狀和防治方法早已有記述。例如<內經>上說:〝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腎虛則頭重高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當時已經認識為此病所發生的眩暈與肝腎有關。因此,前人根據高血壓病的臨床主要証候,病程的轉歸及併發症,歸納後一致認為高血壓病應屬於中醫學的〝頭痛〞、〝眩暈〞、〝中風〞的範疇。

引起高血壓的病因
至於引起高血壓病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而且較為複雜的。 而中醫認為主要的可由七情所傷,飲食失節,內傷虛損等等因素所引起。

高血壓會引起那些健康問題
1. 心臟疾病
2. 心臟病的發作
3. 中風
4. 腎臟疾病
5. 男性則有性慾上的功能障礙等

高血壓有那些症狀
早期高血壓患者臨床上可表現為頭痛,頭暈、耳鳴、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手?麻木、疲乏無力和煩躁易怒等症狀。

後期高血壓患者則血壓經常維持在較高水平,嚴重的更會有心、腦、腎等器官受到損害。例如:高血壓引起腦細胞損害後,可以引起短暫性腦血管痙攣,頭暈頭痛現象加重,甚至造成中風的可能。又例如:當腎臟受到損害時,可引致腎功能衰竭,有尿少,無尿,食欲不振,惡心等等症狀。

高血壓病在中醫學上有哪些証型
高血壓病在中醫學上的辨証分型方面,如以臟腑分型的則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肝陽上亢型:其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頭脹,目赤,口苦,煩躁易怒,甚至失眠等症狀。

2. 陰虛陽亢型: 臨床表現為眩暈,頭痛,頭重腳輕,耳鳴,健忘,五心煩熱,心悸失眠。

3. 陰陽兩虛型: 其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心悸,腰酸腿軟,步態不穩,口乾咽燥,畏寒肢冷,失眠多夢,夜間多尿,

   陽痿滑精。

4. 風痰痹阻型:臨床表現為手足麻木,拘急,口眼喎斜,語言不利,甚至半身不遂。

5. 氣血上逆型:此型之臨床表現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面紅氣粗,痰多,煩躁身熱。

高血壓病的預防及調攝
由於造成高血壓病的成因大致上是由於精神緊張,缺乏運動,有高血壓家族史,體重超標,飲食中過鹹,大量吸煙,飲酒(酗酒),種種原因都是容易導致有高血壓病的發生,我們就必須要改善良好的生活方式。解除不良的心理因素,為自己減壓,保持心情輕鬆,減少或戒除吸煙習慣,節制飲酒,少鹽少油食物。再加上有適當的運動,保持正常體重及飲食正常的話,便能夠對高血壓病作出有效的預防及調攝了。[食物方面的補充說明:飲食要均衡,食物纖維要含量高,要減少吃煎炸油膩的食物,不要吃太鹹的食物,並且要多吃水果蔬菜。]

茶療及經驗方介紹

•山楂茶:山楂三枚,切片用開水沖泡飯後代茶飲用,連服10日。

    功效:助消化,降血脂,擴張血管等作用。

•枸杞茶:枸杞子10克,熱開水沖泡飯後當茶飲,連服10至20天。

    功效:降血壓,降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補肝腎及明目作用。

•蒜頭  :蒜頭也可治高血壓,因為蒜頭有降低膽固醇,減輕血壓的功能,多吃有益無害。

•經驗方:鉤藤、野菊花各一兩,夏枯草、車前草各五錢,煎服。
 

自我回答問題:
1.你是不是35歲或以上的男性?
2.你是不是45歲或以上的女性?
3.你有抽煙嗎?
4.你是否患有糖尿病,心臟或腎臟疾病?
5.家中有沒有成員患有高血壓病?
6.你的體重有沒有超出標準呢?
7.你是否運動不足,或每星期運動少於2或3次?
8.你時常吃些很鹹、煎炸或油膩的食物嗎?
9.你是不是幾乎每天也喝酒精飲品?
10.你經常感到頭痛,或一覺醒來便會頭痛?
11.你經常感到壓力過大嗎?

註:文稿內所介紹的茶療及經驗方,祇作參考。病患者應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四年八月號 (第十四期)

夏日炎炎消暑食療  陳惠冰註冊中醫
 

        夏日驕陽似火,稍作勞動即汗流浹背,香港夏季酷熱多雨,這暑濕薰蒸的氣候,常使人感到頭目昏重,食欲減退,胸中煩悶,四肢無力,甚至中暑。由於暑熱難當,往往為求涼快,過於進食生冷食物,損傷脾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更差。

        因此,夏季菜餚宜清淡爽口,忌肥甘滋膩之品。飲食應著重於健脾化濕,清熱解暑,益氣養陰;同時,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之中,心屬火,與夏相合,所以清心防暑亦很重要。

        適合夏季的日常飲料,如:紫貝天葵飲、銀菊露、檸檬苡米水、酸梅湯、雞蛋花茶、綠豆湯、薄荷茶等。
 

    夏日消暑食療推介:

(一)冬瓜荷葉煲鴨湯
材料:冬瓜1斤,荷葉半張,老鴨1隻,茨實5錢,苡米1兩,陳皮錢半。
功效:清熱解暑,滋陰健脾,利水袪濕。

(二)絲瓜土茯苓扁豆湯
材料:絲瓜1隻,土茯苓5錢,扁豆5錢( 寒底人士再加黑豆5錢 )
功效:健脾去濕,清熱解毒,對瘡癬,痱子,「青春豆」有預防及治療作用。

(三)銀耳百合苡米粥
材枓:雪耳、百合、苡米各1兩,粳米適量。
功效:滋陰健脾,清心補肺。

(四)桑菊薄竹飲
材料:桑葉、菊花、淡竹葉各3錢,薄荷葉2錢,煎水代茶。
功效:清熱解表,預防暑熱感冒。

(五)清暑健脾飲
材料:黨參、茯苓、扁豆、麥冬、玄參、銀花各3錢,煎水代茶 ( 熱底人士黨參改花旗參 )
功效:清暑健脾,益氣養陰,體虛昜汗者,有保健作用。

(六)骨皮清涼飲
材料:地骨皮、淡竹葉、麥冬各3錢,加水4碗煎30分鐘,分次飲用。
功效: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涼血袪暑,適合夏季低熱,口渴多汗者。

(七)蟹肉冬茸羹
材料:蟹肉4兩,冬瓜茸1斤,蛋白1只,夜香花2兩,上湯適量。
功效:清暑利尿,為夏季消暑美食。

本篇所介紹的食療,祇作參考。病患者應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四年九月號 (第十五期)

中醫身心健康概論  陳惠冰註冊中醫

在人生過程中,人人都免不了生病或遇到挫敗,人人都希望身體健康無恙,愉快地“盡享天年”,因此想辦法去保養身體,益壽延年,亦即中醫的“養生”。中醫養生的關鍵在於“精、氣、神”,並稱之為人身“三寶”。中醫養生的內容可概括為:

1. 順應自然
中醫學認為,人與大自然有相通相應的關係,即所謂“天人相應”,因為四季氣候的變化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機能的正常運作;“順應自然”就是指順應大自然環境的變化,來調節自己的生活規律,飲食調配,勞逸結合,使人體和大自然環境協調,再配合適量的運動去增?體質,促進身體健康。

2. 調攝精神
中醫學認為人的精神情志與人體的生理、病理有密切關系,稱為“形神合一”;“形”是指人體外部形態,“神”是意識、思維及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形與神是不可分割的,正所謂“有諸於內,形諸於外”。
精神調攝就是要使人的情緒穩定,真氣和順,不貪欲妄想,以增強正氣抗邪能力,預防疾病的發生,促進人體健康。正如古人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3. 保養正氣
中醫認為“氣”是構成或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只有氣機暢順,氣血調和,正氣旺盛,才能維持人體臟腑、氣血、陰陽處於平衡及協調狀態,防禦外邪,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保養正氣是多方面的,由自然環境到衣食住行,由生活愛好到精神生理,由藥食強身到運動保健,綜合地進行。基本方法是:慎起居,適環境,節飲食,勤運動,暢情志,練氣功,輔藥物等,若持之以恆能增強體質,使人體陰平陽秘,從而達至身心健康。




零四年十月號 (第十六期)

頭痛的成因 麥麗珍註冊中醫

頭痛是一種自覺的症狀,可由危重急症或輕微如感冒都會引致,因此十分普遍,並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因為頭部是人體的重要部位,對於頭痛是不可掉以輕心,除非十分確定是感冒頭痛或其他輕微的原因引起,否則不要輕率服用止痛藥。對於原因不明的頭痛,尤其伴有其他症狀時,應及早求診以進行詳細檢查,找出原因。

頭痛發生時需注意的事項:-
•頭痛發作時間, 模式及頻率
•痛楚的位置和持續時間
•疼痛程度和性質
•伴隨症狀
•加劇或誘發因素
•可改善症狀的因子
•家族史

頭痛的原因:-
1) 生理性
•頭部血管擴張 – 發熱,偏頭痛,酒精中毒,細菌或病毒感染
•頭部血管被相牽引或伸展 – 腦部腫瘤,血塊,水腫
•腦膜受刺激 – 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
•神經刺激 – 枕神經痛,三叉神經痛
•頭頸肌肉長期緊張 – 長時間文書,電腦工作
•五官疾病 – 青光眼,散光,中耳炎,鼻竇炎
•內分泌 – 去甲腎上腺素,前列腺素,5-羥色胺
•外傷

2) 頭痛的易感性 – 遺傳傾向,個人質素
3) 藥物 – 服藥習慣,對藥物依賴程度
4) 習慣 – 吸煙,運動,睡眠,閱讀,身體姿勢
5) 膳食 – 飲食時間,食量,質素,食物敏感
6) 精神緊張與社會心理習慣 – 心理敏感,社交技巧,挫折感,自信心,身心平衡,明顯目標

頭痛的類型:-
性質:脹痛,鈍痛,跳痛,緊壓痛,鑽痛,灼痛,牽扯痛,刀割樣痛,電擊樣痛,撞擊樣痛
部位:偏頭痛,枕區痛,頭頂部痛,前額痛,耳後部痛
特性:持續性,發作性,慢性,反覆性

危險的信號 – 必須就醫的頭痛
•突然發生的頭痛
•兒童,老年人反覆發作的頭痛
•首次發作,越來越重的持續性頭痛
•突然改變了特點的頭痛
•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頭痛
•伴有發燒的頭痛
•伴有精神或神經症狀的頭痛
•伴有抽搐的頭痛
•局限於某一特定區域的頭痛
•外傷後的頭痛

慢性/良性而較為不危急的頭痛:-
•血管性頭痛 – 偏頭痛,叢集性頭痛
•緊張性頭痛
•高血壓病頭痛
•低血壓頭痛
•憶病引起的頭痛
•感冒頭痛
•牙病引起的頭痛
•經期引起的頭痛
•更年期引起的頭痛

中醫觀點

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府〞,髓海所在,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上注於頭,故六淫之邪外襲,上犯巔頂,邪氣稽留,阻遏清陽,或內傷諸疾,導致氣血逆亂,瘀阻經絡,腦失所養,均可發生頭痛。

“頭為清陽之分,外而六淫之邪氣相侵,內而六腑經脈之邪氣上逆,皆能亂其清氣,相搏擊致痛,須分內外虛實。” –《醫碥•頭痛》

病因及辨證

主要病因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中醫對頭痛的辨證,是根據詳細病史,各種症狀的表現,以辨別頭痛的原因,同時亦會注意頭痛的久暫、性質、特點及部位,來辨別外感和內傷的證型,按此設定治療方案。

•外感 – 多因起居不慎,坐臥當風,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以風邪為主。一般發病較急,痛勢較劇,多表現掣痛、跳痛、灼痛、脹痛、重痛,痛無休止。每因外邪致病,多屬實症,治宜袪風散邪。

- 風寒頭痛
- 風熱頭痛
- 風濕頭痛

•內傷 – 腦為髓之海,主要依賴肝腎精血濡養及脾胃運化水谷精微,輸布氣血上  充於腦,故內傷頭痛病因與肝、脾、腎三臟有關。另有外傷跌仆,久病入絡,氣滯血瘀,脈絡瘀阻,不通則痛,亦可致頭痛。

- 肝陽頭痛
- 腎虛頭痛
- 血虛頭痛
- 痰濁頭痛
- 瘀血頭痛




零四年十一月號 (第十七期)

秋冬湯水篇  陳惠冰註冊中醫
 

時值深秋,氣候由涼轉寒正處於秋冬季之間,此時期氣候乾燥,空氣中缺乏水份的濡潤,氣溫變化不穩,晝熱夜涼一日多變,若人體不能適應氣候的變化,稍有不慎,便容昜感受燥熱病邪,〝燥邪〞容昜犯肺,傷人津液,因而出現口鼻乾燥,咽乾口渴,大便秘結,皮膚乾裂,或見乾咳少痰,痰黏難咯等症狀。

故此在這秋冬交替之際應注意保暖防寒,飲食調理以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為原則,宜進食百合、芝麻、杏仁、核桃、梨、蜂蜜、西洋菜、無花果、銀耳、茅根、木瓜、甘蔗、鮮魚、豆製品等食物,同時可選用黨參、花旗參、淮山、蓮子、川貝、大棗、海參、水魚等藥食以補脾益肺,盡量少食辛辣燥熱、煎炸油膩之品,忌煙酒和生冷等食物。
 

湯水推介:

( 一 ) 太子參百合田雞湯
材料:太子參1兩,百合1兩,羅漢果半個,田雞1斤,瘦肉4兩
功效:益氣養陰,潤肺化痰,適用於氣虛肺燥,咳喘,口乾渴多飲等。
 

( 二 ) 腐竹白果生魚湯
材料:腐竹4兩,白果1兩 ( 去殼 ),生魚1條,陳皮錢半,南北杏各3錢
功效:潤肺止咳,適用於氣陰兩虛,咳喘,動則氣短,口乾口渴,納不佳等。
 

( 三 ) 雪梨無花果瘦肉湯
材料:雪梨3個 ( 去心去核 ),無花果6個,瘦肉8兩
功效:潤燥通便,適用於腸胃燥熱,乾咳,聲嘶,口渴,便秘等。
 

( 四 ) 羅漢果瘦肉湯
材料:羅漢果1個,陳皮錢半,瘦肉4兩
功效:清肺化痰,潤喉護聲,適用於肺熱咳嗽,痰多,或工作需要說話的人士,尤其在秋冬季節天氣乾燥更為適宜。
 

 ( 五 ) 百合玉竹浙貝湯
材料:百合1兩,玉竹5錢,浙貝4錢
功效:清熱化痰,潤肺止咳,適用於燥熱咳嗽,口乾咽燥,痰黃者。
 

( 六 ) 銀耳蓮子百合羹
材料:銀耳1兩,蓮子5錢,百合1兩,冰糖適量
功效:清心潤肺,健脾益腎,適用於煩躁失眠或神經衰弱者。
 

( 七 ) 粟子豬肺湯
材料:栗子肉半斤,豬肺1個,陳皮錢半
功效:補肺,健脾固腎,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腎虛泄瀉,小便頻數者,為冬季方便、相宜補品。
 

 ( 八 ) 蝴蝶桔梗飲
材料:木蝴蝶3錢,桔梗2錢,蜂蜜適量
功效:清肺熱,潤咽喉,潤腸通便,舒肝解鬱,適用於咽喉乾痛,聲音嘶啞,腸燥便結者。
 

( 九 ) 百合二冬飲
材料:百合1兩,天冬3錢,麥冬3錢,蜂蜜適量
功效:養陰清肺,潤燥止渴,適用於燥咳痰少,咽喉乾痛,口唇乾裂等。
 

( 十 ) 沙參銀耳雞蛋糖水
材料:沙參1兩,銀耳2兩,雞蛋2只 ( 拌勻 ),冰糖適量
功效:養陰清肺,潤燥止咳,適用於陰虛肺燥,乾咳無痰,咽乾喉痛,心煩,失眠等。

本篇所介紹的食療,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皮膚病之中醫觀點 陳繼成註冊中醫
 

一. 概述
我們知道人體外部都是被皮膚所覆蓋,從資料顯示人體最大的器官就是皮膚。成年人的皮膚其總面積為1.5至2平方米。

在日常生活中,皮膚與外界接触的機會最多,亦容易受到種種原因的損害。所以皮膚病是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有些皮膚病更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長年累月受其折磨。例如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中醫稱為〝白疕〞)。因此,我們要好好對待自己的皮膚,盡量避免令其患病。

二. 中醫對皮膚病成因的看法
從中醫學角度來看,皮膚病雖發生在體表,但其中可以是由於體內陰陽氣血的偏盛與偏衰和臟腑之間機能活動的失調所致。

 皮膚病的病因簡單來說一般都可分為內因和外因。

 (1) 內因方面有:
  a. 七情所傷
  b. 飲食不節
  c. 勞逸過度
  d. 臟腑功能失調
  e. 痰飲、瘀血

(2) 外因方面有:
有六淫外邪等所引起的皮膚病,有和季節有關引起的,亦有由於蟲、獸、化學品等所引起的。

三. 皮膚病的中醫治法
中醫對治療皮膚病方面亦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基本上都分為內治法和外治法。

 (1) 內治法
  a. 疏風解表
  b. 養血潤膚
  c. 清熱涼血
  d. 活血軟堅
  e. 溫經通絡
  f. 健脾除濕
  g. 清熱解毒
  h. 補益肝腎
  i. 調和陰陽
  j. 舒肝理氣

(2) 外治法
  a. 外用藥可有水劑、油劑、軟膏劑等等。
  b. 藥浴療法作全身或局部浸浴。

(3) 針灸療法等。

四. 中醫護理講飲食
在皮膚病中,常因為飲食失節、過食肥甘厚味、腥發動風之品,以致傷及脾胃,脾失健運,濕熱內蘊,容易造成脾為濕熱所困,加上感受風濕、熱邪,內外兩邪相搏而發病。所以,飲食對皮膚病的影響頗大。

中醫皮膚病食療是將中醫食療應用於皮膚科當中,以達致預防及治療皮膚病的一種方法。簡單來說,有以四季氣候變化規律的四季食療,亦有適合對某類皮膚病的食療。

 現介紹一些常見皮膚病的食療給各位以作參考:

 1. 清熱解毒涼血
  i)  馬蹄飲
  ii) 紫薏飲
  iii) 五鮮汁

 2. 健脾利濕消食
  i) 冬瓜湯
  ii) 山藥粥
  iii) 槐花茶

 3. 滋陰養血
  i) 桑堪飲
  ii) 蟲草湯

 4. 溫經散寒、助陽
  羊肉煲

 5. 袪風、安神
  i) 芹菜豆腐湯
  ii) 龍棗飲

五. 生活習慣話皮膚
 1. 每天常常笑。 (我們的精神、情緒都能夠影響皮膚的健康。)

 2. 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不過飢、亦不過飽。多飲水。

 3. 合適的衣服。例如質料、厚薄等,以免刺激皮膚,造成過敏。

 4. 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

 5. 保持充足睡眠及大便暢通。

能夠對自己的皮膚有多些認識及照顧,自然能令皮膚健美、容光煥發,青春常駐。

本篇所介紹的方藥,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四年十二月號 (第十八期)

眩暈的成因   陳天賜註冊中醫
 

1. 甚麼是眩暈?
中醫學上,指以頭暈、眼花為主症的一類病證。
「眩」—眼花。
「暈」—頭暈。

常見患者群﹕中老年人為主。
常見於﹕高血壓、低血壓、低血糖、貧血、美尼爾氏綜合徵(俗稱「耳髓不平衡」)等病。

2.常見表現和潛在危機
頭暈目眩、視物旋轉,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車,甚則仆倒。可伴惡心嘔吐,耳鳴耳聾,面色蒼白。可反覆發作。

3.眩暈的成因和證型
病位﹕清竅。
涉及臟腑﹕肝、脾、腎。
兩大方面﹕虛和實—明代名醫張景岳﹕「虛者居其八九。」

肝陽上亢﹕素體陽盛/長期憂鬱惱怒—肝陽化火、氣鬱化火—消耗肝陰—風陽升動,上擾清竅。
氣血虧虛﹕久病/失血/脾胃虛弱—氣血耗減或不能化生—氣虛則清氣不能向上充養清竅;血虛則腦失所養。
腎精不足﹕先天不足/老年腎虧/久病/房勞過度—腎不生髓、髓海不足。
痰濕中阻﹕嗜酒肥甘/饑飽勞倦—損傷脾胃,運化失司—水穀不化,聚濕生痰,阻滯中焦—清陽不升、濁陰不降。

4.眩暈的防治和調攝
眩暈發作時臥床休息,避免勞動。
保持心境開朗、高血壓要及時控制。
保持充足睡眠。
飲食以清淡易消化者為宜。
戒除煙酒,避免辛辣油膩之品或海腥發物。




鼻敏感之中醫防治方法 陳繼成註冊中醫
 

鼻敏感或稱 “過敏性鼻炎”,在中醫學的範疇稱為“鼻鼽”。其症狀的特點是陣發性突然發作打噴嚏、鼻癢、鼻塞,流大量清鼻涕,起病較急,症狀消失亦快,且有輕有重,一般病史都較長。嚴重時更會併發眼晴發癢或流眼淚、頭痛與精神不振等。

發病原因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有內因與外因兩種,內因大多由於臟腑失調,及與個人體質有關,而外因方面則為風寒之邪侵襲鼻竅引起。而臟腑功能失調則以肺、脾、腎三臟的虛損為主。另外,家族遺傳亦是其中原因之一。

引起鼻鼽的病因主要有以不幾種:
 一、肺氣虛弱,較易受到風寒之邪侵襲
 二、肺脾氣虛,水濕停積於鼻竅
 三、腎氣不足
 四、肺經伏熱

臨床表現及治療
 一、肺氣虛弱的臨床表現為鼻癢,連續打噴嚏,流大量清涕,鼻塞。遇到冷空氣則更甚,反覆不愈。平時較容易患感冒,有自汗,氣短懶言,面色淡白。舌淡苔薄白,脈虛弱。

  治則:溫肺益氣,袪風散寒。
  方藥:人參  荊芥  細辛  訶子  甘草  桔梗  北耆五味子  白術  魚腦石

 二、肺脾氣虛的臨床表現為鼻塞鼻脹較重,鼻涕清稀,量多,嗅覺遲純。患者常感頭重頭昏,惡寒,四肢困倦,神疲納差,大便時溏。
  治則:健脾益氣,補肺斂氣。
  方藥:黃耆? 炙甘草  人參  當歸  陳皮  升麻  柴胡  白術

 三、腎氣不足的人由於患鼻鼽的時間較長,其臨床表現為鼻癢不適,噴嚏連續時間長,早晚較甚。平時怕風畏寒,四肢不溫,面色淡白;或有腰膝痠軟,小便清長及夜尿多的現象。
  治則:溫腎壯陽,補腎納氣。
  方藥: 1)  金匱腎氣丸加減  ;  2)  左歸丸加減

 四、肺經伏熱的症型多見於初發患者,臨床表現為鼻塞鼻脹,也是頻頻打噴嚏,流清涕,或有咳嗽,咽癢口乾及心煩。
  治則:清宣肺氣,疏氣通竅。
  方藥:黃芩  梔子  石膏  知母  桑白皮  辛夷花  枇杷葉  升麻  百合  麥冬

飲食原則
有過敏體質的人,除用藥物來控制及治療外,也需要在飲食上多加注意。避免吃食一些會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蝦、蟹等海鮮,又或者是牛奶、雞蛋都是較常見引起過敏的食物。

有些食品則對治療過敏也有幫助,例如,青椒可以幫助減緩鼻塞症狀。洋蔥有消炎作用,亦可預防過敏。

預防方法
1. 注意起居生活
•注意保暖
•早晨或於冷氣房工作時最好穿上外套
•保持鼻腔溫暖、避免受冷空氣刺激
•少去公共場所

2. 避開致敏原
•灰塵
•花粉
• 塵「滿」等等

3. 適量運動

4. 充足睡眠及控制情緒
• 如睡眠不足、飲食失節、過度操勞、情緒刺激等都會使抵抗力下降,因而容易引起過敏。

本篇所介紹的方藥,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糖尿病之中醫辨証與食療陳惠冰註冊中醫
 

糖尿病是西醫病名,屬中醫學“消渴”範疇,因其口渴,昜飢,尿多,消瘦而得名,並按其症狀不同,分為“上消”“中消”和“下消”。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導致的高血糖綜合症,分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型),和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I型)。

臨床表現
本病早期無症狀,後期症狀以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或尿濁,尿有甜味為特徵,但部份患者症狀不明顯,反而因其他疾病就醫時才發現。若病程日久或控制不良,可併發多種兼症,如心、腦血管病,腎病,眼病,神經系統病等。

病因病機
消渴主要由於素體陰虛,復因飲食不節,或情志失調,或勞慾過度,使肺胃腎陰津虧損,燥熱內盛所致,主要病機為陰虛燥熱。

辨証論治
    上消  肺熱傷津
症狀: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
治法: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方劑:消渴方加味。

    中消  胃熱熾盛
症狀:多食昜飢,形體消瘦,大便乾燥,苔黃,脈滑實有力。
治法:清胃瀉火,養陰增液。
方劑:玉女煎加味。

    下消
(一) 腎陰虧虛
症狀:尿頻量多,混濁如膏脂,或尿甜,口乾唇燥,舌紅,脈沉細數。
治法:滋陰固腎。
方劑:六味地黃丸加減。

(二) 陰陽兩虛
症狀:小便頻數,混濁如膏,甚至飲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輪焦乾,腰膝酸軟,形寒畏冷,陽痿不舉,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陽滋腎固攝。
方劑:金匱腎氣丸加減。

預防與調護
(一) 宜進食清淡,高纖維食物,控制進食份量和熱量。
(二) 切忌煙酒,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甜膩之食品。
(三) 勞逸適度,適量運動,控制體重。
(四) 保持樂觀情緒,避免精神緊張。
(五) 注意個人衛生,保護足部,避免感染。
(六) 定時檢測血糖,尿糖及血脂等。
(七) 積極治療,預防併發症,防止低血糖。

保健湯方推介
(一) 冬菇雙耳湯
材料:冬菇一兩,黑木耳,銀耳各五錢,瘦肉四兩。
功效:養陰潤肺,活血,消脂,降壓。適用於糖尿病併發高血壓,血管硬化,屬肺腎陰虛者。

(二) 桑夏瘦肉湯
材料:桑寄生一兩,夏枯草五錢,瘦肉四兩。
功效:平肝潛陽。適用於糖尿病、高血壓,屬肝陽上亢者。

(三) 沙參玉竹豬肺湯
材料:沙參一兩,玉竹五錢,豬肺一個,陳皮錢半。
功效:滋陰潤肺,養胃生津。適用於糖尿病屬於肺胃陰虛者。

(四) 參耆煲魚湯
材料:黨參三錢,北耆四錢,生魚一條。
功效:益氣健睥,行氣活血。適用於糖尿病併發神經系統病變,屬氣血兩虛者。

(五) 胡桃山楂茶
材料:胡桃肉一兩,山楂五錢,菊花三錢,煎水代茶。
功效:滋養肝腎,通利血脈。適用於糖尿病併發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壓,屬肝腎虧虛者。
 

本篇所介紹之食療,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五年一月號 (第十九期)

婦女美顏食療   陳惠冰註冊中醫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真正的美源於健康。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顏面、鬚髮、五官、爪甲、皮膚是人體的一部份,尤其是面部更是臟腑氣血上注之處,機體的活動狀態,氣血的盛衰,健康的好壞都可從顏面反映出來。

人體氣血通暢,精力旺盛,陰陽協調,則面色紅潤、皮膚潔白細膩,鬚髮烏黑,眼有神釆;反之,氣血瘀滯,精力不足,陰陽失調,則目光遲滯,膚色枯槁,或浮腫鬆弛,或皺紋、雀斑,或痤瘡、濕疹等使容顏失色。

中醫的藥食美容方法,著重於調整臟腑、陰陽、氣血、經絡的功能,通過內服中藥治療各種影響顏面美容的疾病,另外,選擇適合個人體質的中藥和食物,烹調藥膳湯水,配合日常的合理飲食,從而達到潤膚,增白,除皺,駐顏美容的目的。

日常的美顏食物有多種多樣,例如:海參,花膠,魚肚,燕窩,豬皮,蹄筋,黑芝麻,杏仁,合桃,雪耳,木耳,山楂,蜂蜜,雪蛤膏,魚類,禽畜類,豆類,旦類,果仁,牛奶,新鮮蔬果等;中藥類:茨實,淮山,杞子,人參,桂圓,紅棗,桑寄生,首烏,女貞子,旱蓮草,桑椹子,菊花,玫瑰花,金銀花,荷葉,麥冬,苡仁,百合,沙參,玉竹,茯苓,當歸,川芎,白芷,白附子等,可因應個別需要而選擇食用。

美顏湯水
( 一 ) 無花果蘋果雪耳湯
材料:無花果五個,蘋果一個 (去皮),雪耳二兩,南北杏各三錢,瘦肉四兩。
功效:滋潤養顏,潤肺通便。適用於肺胃積熱,暗瘡粉刺,大便秘結者。

( 二 ) 花生紅棗雞腳湯
材料:花生 (連衣) 四兩,茨實一兩,紅棗五粒,雞腳十隻,瘦肉四兩。
功效:健脾滋腎,活血美顏,適用於脾虛血弱,面色不華,便溏,乏力者。

( 三 ) 赤小豆鯽魚湯
材料:赤小豆二兩,鯽魚一條,陳皮錢半。
功效:袪濕利水,消腫輕身,適用於濕困肌膚,面目輕度浮腫者。

( 四 ) 木耳紅棗茶
材料:木耳一兩,紅棗十粒,紅糖適量。
功效:活血散瘀,消斑美顏,適用於面部黃褐斑,雀斑者。

( 五 ) 烏髮飲
材料:制首烏五錢,桑椹子五錢,黑芝麻一兩,蜂蜜適量,煎水代茶。
功效:生髮黑髮,適用於斑禿,脫髮,早生白髮者。

( 六 ) 杞子元肉寄生湯
材料:杞子二錢,元肉三錢,桑寄生一兩,紅糖適量。
功效:補血活血,明目安神,適用於肝腎不足,目澀羞明,失眠者。

本篇所介紹的食療祇作參考,若身體不適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中醫藥抗衰益壽方 陳繼成註冊中醫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都希望獲得的,從古到今人們已經不斷在這方面追求,以期能找尋到靈丹妙藥;既可以長壽又可以健康的方法。但到底這些靈丹妙藥應往何處求呢?

 在這方面我國傳統中醫學就有頗豐富的記載,由其是利用中醫藥方面的優點令我們能夠延年益壽,對抗衰老。

 那麼中醫藥又如何幫助我們達到抗衰益壽呢?

1. 人體的三寶
 中醫學認為〝精、氣、神〞乃人體之三寶,如果能重視保養這三寶,便能做到延年益壽的第一步。

 「精」是指人體的元氣,是生命的基礎,亦是令我們健康長壽的保證。所謂「自古房勞無壽星」,不僅是中醫學上長久以來提出的觀點,而且在現代一些研究報告中亦表示縱慾過度會導致人體內分泌失調或免疫功能減退,導致機體早衰,健康惡化。

 所以,中醫所指的節慾保精,並非是要禁慾養生。須知道中醫強調天地相合,自然界要陰陽調和的道理。

 「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它在機體內運行不息,亦是與人的健康和壽夭有密切關係。所以,中醫認為養氣是在節言少語,不要做「長氣袋」喋喋不休或是大喊大叫,以防元氣耗散。

 「神」是人體生命活動和精神思維活動的主宰。我們的一動一靜無不受「神」的主宰控制,所以不要無故胡思亂想,憂心忡忡,令「神」 虛耗。古代醫家都提倡要恬憺虛無,精神內守。

 除精、氣、神保健外,要做到抗衰益壽的效果,還要注意運動保健,飲食保健及起居生活的保健。

2. 中藥食療與抗衰益壽
 食療方面我們還可以選用一些中藥來幫助我們達到抗衰老及防病治病的效果。
 

 從各方面記載所得,中藥之中例如人參、首烏、黃精、冬蟲草、大棗、桑寄生、北耆、桑椹子、杞子、山楂、靈芝、刺五加、巴戟天、肉蓯蓉……等均有其共通之處,就是能夠延緩衰老,益壽延年的功效。

3. 簡單易做說藥補
 i. 合桃:合桃乃補腎佳品,最宜每天吃食6-8個。能補腎益精。

 ii. 龍眼肉:據研究報告,龍眼肉除有養心補血,安神之功用外,還有延緩衰老的作用。煮粥時可加入一些龍眼肉,經常服食,能延緩機體衰老的過程。

 iii. 枸杞子:據<本草綱目>記載,杞子久服能堅筋骨,輕身不老。又謂:杞子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

  枸杞茶:枸杞子、龍眼肉、花旗參、龍井茶、菊花,各適量,裝入紗布袋內以熱水浸泡當茶飲用。

 iv. 桑寄生:能補肝腎、袪風濕、強筋骨,且有安胎等功效。尤其對老人而言更是一味益壽茶。常飲更能袪病延年益壽。

 v. 山楂:能加強脂肪分解,凡膽固醇過高和身體過胖,進食山楂,也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所以,山楂除了是老人的保健食品外,更是減肥良藥。

4. 運動鍛練方面
 --- 多做一些合理及能力所及的體育活動和勞動鍛練。
 --- 多動能益壽。
 --- 心情開朗。

雖然中醫藥抗衰益壽的方法有很多,這裡衹介紹了一些簡單易做的方法給大家參考。如果能夠做到上面所介紹的方法,則對於抗衰益壽已經是一個好開始了。
 

本篇所介紹的資料,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五年二月號 (第二十期)

中醫如何處理痛症   陳繼成註冊中醫
 
 

一.我們的身體包括軀體,內臟都有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疾病,有時會因此而引起疼痛的信號,而大多數是因應其部位、性質、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例如有手腳痛、身痛、頸背痛、骨節痛、心絞痛及風濕骨痛等等。

二.疼痛的原因
疼痛的病因總括來說都不外乎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三條。意思是說七情所傷為內因;六淫外邪所傷為外因;飲食不節,勞倦太過,跌仆損傷為不內外因。而臨床所見多為外因所致。另外,中醫學認為引起疼痛的原因,其病機不外兩條,即〝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

1. 不通則痛:其主要原因是氣機阻滯,所謂〝氣不通則痛〞之意。因肝氣鬱滯、肺氣鬱閉、脾胃氣滯,導致氣機升降失常,運行受阻,而發生疼痛。而凡氣虛、氣滯均能影響血脈運行,發生血行不暢,血液瘀滯,全身脈絡不通而發生疼痛。

2. 不榮則痛:是指因某些邪氣侵襲,或臟腑功能低下而致氣血、陰陽虧損,人體臟腑、經脈失於?養、濡潤,而引起的疼痛症狀。例如,肝血不足則不能濡養四肢百骸,而使筋脈失養,脈絡拘急,而發為疼痛。

三.痛症的治療
痛症的治療主要都是建立在中醫的辨証論治,四診合參為其基礎。其主要的治療原則有如下:

 1. 治病求本
例如頭痛可由外感、血虛、痰濕、瘀血或肝陽上亢等種種原因引起。故  此,在治療上便要因應其致病原因分別採用解表、養血、燥濕化痰、活  血化瘀或平肝潛陽等方法去進行治療。當然,若遇上疼痛發生較急,痛勢較劇時,便要急則治標的方法來解除  疼痛為主。

 2. 袪邪扶正
由於疼痛與氣機阻滯,經脈不通有關,故治療上應採取〝袪邪以通〞; 又由於疼痛與氣血不足,經脈失於溫養有關,治療上就應採取〝扶正以  榮〞為治療原則。 所以袪邪止痛法包括行氣止痛法、活血止痛法、解表止痛法、逐寒止痛  法、驅寒逐濕止痛法、清熱瀉火止痛法以及化痰散結止痛法等等。扶正止痛法包括?陽散寒止痛法、滋陰潤燥止痛法、益氣止痛法和養血  止痛法等等。

痛症的種類繁多,而治療方法亦各有不同。所以中醫在痛症的處理方面,都是根據以上的治療原則指導下以藥物治療、針灸氣功、推拿、穴位按摩治療等方法去解除痛楚。

本篇所介紹的資料,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五年三月號 (第二十一期)

消滯健胃食療   陳繼成註冊中醫

新春期間,相信大家都吃了不少過年應節的食品,例如蘿蔔糕、糖果、朱古力、油角和煎堆等等。但吃多了煎炸油膩的食品後,有否感到腸胃開始負荷不來呢?現在是時候要提高警覺關注一下自己腸胃的消化功能。

所以,今天就介紹幾款湯水給大家,幫助消滯健脾胃,以免過年時候食滯了,甚或患上腸胃方面的毛病。

1. 蘿蔔蠔豉排骨湯
 材料:白蘿蔔1斤半  蠔豉2兩  眉豆1兩  排骨1斤  陳皮少許
 功效:健脾開胃,消滯去脂。

2. 山渣淮山鯉魚湯
 材料:鯉魚(小)1條  山楂3錢  淮山兩半  羅漢果1/4個  生薑3片
 功效:消食導滯,健胃補脾。

3. 淮山茨實瘦肉粥
 材料:淮山2兩  制茨實1兩  瘦肉4兩  白米適量(2至4兩)
 功效:健脾消滯。

本篇所介紹的食療,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五年四月號 (第二十二期)

《中醫四季養生系列之春季》 陳天賜註冊中醫

春季,一般是指每年從立春(2月9日左右)到立夏(5月5日左右)的一段時間。春季在五行屬木,擁有生長、發育、疏散的特性,就像樹木一樣,從小幼苗開始不斷開枝散葉,長成一棵繁茂的參天大樹。

在中醫學上,講究「天人合一」,即是人的內環境其實是大自然外環境的一個縮影。究竟中醫學如何指導人們順應自然,在這個生機處處的季節,做到防病養生?以下試從精神調養、飲食調養和起居保健三方面去討論。

精神調養
「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的《黃帝內經》,為中醫養生學的理論奠下重要基礎。其中一個篇章—《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這是說,春天萬物推陳出新,欣欣向榮,人要做到情志生機盎然,這樣便得讓情志生發,不可扼殺;助情志暢達,而不能剝奪;只能賞心怡情,絕不可抑制摧殘,如此才能使情志與「春生」之氣相適應。簡而言之,就是要放鬆自己,保持心境愉快,避免惱怒和抑鬱。惱怒和抑鬱,正好窒礙了體內正常生理運動(就是中醫學所謂「氣機」),使身體違反大自然春令疏散之特性,不利養生。正如元代丘處機在《攝生消息論》中所言﹕「春日融和……以暢生氣。不可下坐,以生抑鬱。」

飲食調養
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內經》曰﹕「春夏養陽」,故我們可以多服一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例如韭菜、大蒜和蔥。當然,素體陰虛燥熱的人又當另作別論了。在口味上,春季宜多吃甜,少吃酸,以補益人體脾胃之氣。原來在中醫學上,肝亦屬木,春季時的肝氣十分旺盛,稱為「肝氣當令」,另一方面,脾胃屬土,為木所克,因甜味入脾胃而酸味入肝,春季多吃酸,便會使原本偏亢的肝氣更旺,大損脾胃之氣,多吃甜則能脾益脾胃,山藥(即是懷山)、大棗都是很好的選擇。除此之外,多吃菜蔬,如菠菜、芹菜、白菜等,可以補足因春節前後「多油多肉少纖維」的飲食習慣而造成的纖維素不足。

起居保健
《內經》記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意思是人們應在春天晚睡早起,起床後宜披散頭髮,舒展著形體,在庭園中信步漫行,這樣便能適應自然界的生發之氣,促進思維。今天,你不一定要披頭散髮跑到樓下的公園散步,但我們卻可以透過多到戶外地方活動、在辦公室多做伸懶腰一類舒展運動,保持健康。在防病方面,《內經》提及﹕「虛賊邪風,避之有時。」香港的春天,氣候變幻無常,一句「未吃五月x,寒衣不入櫳」便凝聚了民間智慧。春季乍暖還寒,要小心「春寒傷人」,適當增減衣服,避免著涼。統計指出,腦血管疾病的病發率和死亡率,最高便是在冬春之間,所以我們要特別注重長者的防寒保暖。春季也是感冒的好發季節,要預防感冒,我們可以在住宅內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自由揮發,以取淨化空氣效果;此外,每天手力穴按足三里、風池、迎香等,對預防感冒也有一定幫助。




零五年四月號 (第二十二期)

健忘症之中醫辨証  陳天賜註冊中醫
 

甲)前言﹕
甚麼是「健忘」?
記憶力減退,遇事善忘的一種病証。亦稱「喜忘」、「善忘」。以下討論是就後天失養,腦力漸致衰退者而言。
人到中年,一般都感到記憶力減退,這是由於大腦功能逐漸衰退所致。但我們可以透過科學用腦和健腦的手段,來延緩大腦功能的老化。

乙)病因病機﹕
虛証﹕
1. 思慮過度→腦失濡養
2. 久病→損傷精血→血不養心
3. 年邁→腎虛、心火獨亢

實証﹕
七情所傷→痰濁所蒙

丙)健忘症的中醫辨証施治﹕
患者平時經常予以補腎填精益氣養血藥物調治,對延緩大腦衰老、改善症狀也有一定的好處。

主要辨証施治法分述如下﹕
 
 
症狀
治法
常用藥
心脾不足 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舌淡脈細。 補益心脾    黨參、白朮、黃耆、遠志、五味子、酸棗仁等。
腎精虧耗 健忘,腰酸腿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 補腎益精 熟地、懷山、山萸肉、酸棗仁、五味子、遠志、石菖蒲。
痰濁上擾 健忘,頭暈,胸悶,嘔惡,苔黃膩,脈滑。 降逆化痰開竅  法夏、陳皮、雲苓、竹茹、枳實、石菖蒲、鬱金。
肝鬱氣滯 健忘心悸,胸悶肋脹,善驚易恐,善太息,脈弦細,苔薄。 疏肝解鬱,通絡開竅 柴胡、白芍、枳殼、當歸、川芎、香附、鬱金、石菖蒲。
瘀血阻竅 健忘,情緒不安,易怒多言,面色晦暗,舌暗紅,苔薄,脈沉澀。 活血化瘀通竅    桃仁、紅花、赤芍、熟地、當歸、川芎、鬱金、石菖蒲。

丁)大腦日常保健﹕

飲食﹕
1. 平時注重增加營養,輔助地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C及膽鹼的食物。
2. 新鮮蔬菜水果﹕香蕉、菠蘿、檸檬、葡萄、橙、各種蔬菜
3. 五穀類﹕玉米、糙大米、全小麥
4. 種仁類﹕豆類及其製品、核桃、芝麻
5. 肉類、內臟及蛋類﹕動物肝臟、瘦肉、雞蛋
6. 海產類﹕海藻、沙丁魚
7. 奶類﹕牛奶、乳酪
8. 其他﹕蒜頭、蘑菇、酵母、花生、蜂蜜
除此之外,每天還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銀杏葉提取物及維生素E。

補腦益智保健方﹕
1. 胡桃仁500克、芝麻250克、研末加白糖250克,每日2次,每次1匙。適用於腎精虧虛型。
2. 龍眼肉30克、冰糖3克、紅棗3枚、生曬參3克(另煎)溫燜。適用於心脾不足型。
3. 苦瓜300克、瘦肉150克(切絲)同炒。適用於痰濁上擾型。
4. 玫瑰花、洛神花各50克、陳皮、山楂各50克煎茶,適用於肝鬱氣滯型。
5. 蓮子150克、百合150克、椰汁400毫升、雪耳200克。適用於心火亢盛型。

運動﹕

健腦運動
每日清晨起床後,到戶外散步,或做保健操、打太極拳或做氣功鍛煉等等。手指功能的技巧鍛煉可促進思維,健腦益智。

按摩健腦
1. 按摩健腦清晨起床
2. 兩手十指從前髮際到後髮際,做「梳頭」動作12次
3. 然後兩手拇指按在兩側太陽穴,其餘四指頂住頭頂,從上而下,由下而上做直線按摩12次
4. 最後,兩拇指在太陽穴,用較強的力量做旋轉按動,先順時針轉,後逆時針轉,各12次
5. 上述按摩早晚各做一次

起居﹕
1. 採用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時要有規律地生活。
2. 充足睡眠
3. 勤用腦、合理用腦
4. 找出使記憶減退的病因並積極治療

中年及長者生活貼士﹕
1. 物品放在固定位置
2. 採用記事簿、記事板、告示貼
3. 積極培養學習興趣,參加腦力勞動
4. 適當地進行體育活動

講題內介紹的資料,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五年五月號 (第二十三期)

黃褐斑之中醫療法  風美茵註冊中醫
 

概說
黃褐斑是發生於顏面部出現淡褐色、黃褐色或淡黑色斑片的一種皮膚病,以皮損對稱分布,面積大小不等,形狀不規則,無自覺症狀為臨床特徵。本病多見於孕婦或經血不調的婦女,男子或未婚女子皆可發病。本病中醫稱為〝面塵〞、〝黧黑斑〞、〝妊娠斑〞。

病因病機
一. 情志不遂:凡情志失調,如肝氣鬱結,暴怒傷肝,思慮傷脾,惊恐傷腎,皆可使氣機紊亂,氣機悖逆,不能上榮於面,則生褐斑。

二. 勞傷脾土:凡飲食不節,勞倦過度,偏嗜五味,均可使脾失健運,氣血不能榮於上,或土虛不能制水,水濕內阻,氣血不暢,不能榮於面,均可變生褐斑。

三. 腎精虧損:凡年老精虧,先天不足,房室過度,腎精虧耗,顏不面能榮於上,或水虧不能制火,虛火上炎,以致火燥結成黑斑。

四. 外受風邪:腠理受風,致氣血不和,不能濡養顏面,而生褐斑。

總之,本病與肝、脾、腎三臟,尤以肝臟關係最密切。
 

【辨証論治】

1.肝鬱氣滯
症狀:顏面出現黃褐斑片,腰膝酸軟,或急躁易怒,胸脅脹痛。舌質暗,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湯水:疏肝活血湯
柴胡三錢 薄荷三錢 黃芩三錢 梔子三錢 歸尾三錢 赤芍三錢 紅花三錢 莪朮三錢 陳皮三錢 川芎三錢 甘草二錢 瘦肉半斤

用法:瘦肉洗淨切塊,同上藥放入鍋中煲二小時,加入調料即可飲湯。

2.腎精虧虛
症狀:黃斑褐黑,伴腰膝酸軟,倦怠無力,身體羸瘦。舌紅苔少,脈沉細。
治法:滋補肝腎,活血化瘀。
湯水:杞菊地黃湯
枸杞子四錢 菊花四錢 茯苓四錢 澤瀉四錢 丹皮四錢 山藥四錢 菟絲子四錢 山茱萸四錢 瘦肉半斤

用法:瘦肉洗淨切塊,同上藥放入鍋中煲二小時,加入調料即可飲湯。

3.脾虛濕阻
症狀:面部斑片呈黃褐色,伴神疲、納呆、脘腹脹悶,或帶下清稀。舌淡苔膩,脈弦緩。
治法:健脾去濕。
湯水:參苓白朮湯
黨參四錢 茯苓四錢 白朮四錢 炙甘草四錢 炒扁豆三錢 蓮子肉三錢 山藥四錢 砂仁二錢 薏苡仁四錢 桔梗三錢 大棗四錢
陳皮三錢 瘦肉半斤

用法:瘦肉洗淨切塊,同上藥放入鍋中煲二小時,加入調料即可飲湯。

穴按理療
在面部美容經穴按摩常規手法的基礎上,加以下穴位及手法:陽白、顴@點揉100周,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50周,褐斑局部周圍的穴位重點按摩,適當增加次數。雙耳加揉肝、腎、內分泌、皮質下、交感等耳穴。

預防及改善方法
1. 避免日曬,忌濫用化妝品及外搽刺激性藥物。
2. 注意飲食調理,多食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A、C、E,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油膩性食物。
3. 保持精神舒暢,避免不良刺激,忌憂思惱怒。
4. 勞逸結合,豁達開朗,避免長期過度的精神緊張。
5. 黧黑斑的療程較長,要堅持治療。

本篇所介紹的複方及食療祇作參考,病患者應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五年五月號 (第二十三期)

《中醫四季養生系列之夏季》 陳天賜註冊中醫

蟬鳴榴紅,荔歌高唱,繁榮秀麗的夏季,踏浪而來。

夏季從立夏(5月5日左右)到立秋(8月7日左右)止。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對夏季有如下描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意思是說,在夏天3個月茂盛美麗的季度堙A來自天上與從地面上蒸的溫熱之氣相遇,各種植物大都開花結果了。夏季在五行屬火,反映它像燃燒火燄一樣炙熱逼人、升散趨上。夏季以暑為主氣,中醫理論認為,暑為陽邪,亦擁有如火一般的升散和耗氣傷津的性質。暑氣入侵人體,常見腠理開而多汗,汗出過多而導致損傷津液。究竟中醫怎樣使人在炎炎夏日身心健康又涼快?

精神調養
作為大自然的一部份,人們在夏季便應該順應夏天的特質。《內經》曰﹕「夜椰降_,無厭於日。」因夏日陽氣較盛,較早增長,較遲消退,為了配合大自然規律,應該早起晚睡—寧可在午後小休片刻補充精力,順應陽氣充盈、陰氣不足。 《內經》亦云﹕「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意思是,在夏季要使心境美麗得像快要綻開的花朵一般,充滿希望,滿有盼待,抖擻精神,有心事要找朋友傾訴,不要埋藏心底或獨自鬱鬱寡歡,更不要隨便發怒,保持積極主動,對外界事物抱有濃厚興趣,這樣便可以使全身氣的運行暢通無阻,這樣是夏季的調神之道了。
中醫講求平衡,雖然主張夏季要有動的一面,但也不忘寧心靜神。元代醫家丘處機建議,在虛堂、水亭、木蔭等潔淨、空敞而有遮陰的地方靜坐調息淨心,這樣,即使沒有空調、電風扇,涼快的感覺也會油然而生,這便是後人常說的「心靜自然涼」了。

飲食調養
夏季炎熱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影響消化功能,所以飲食宜益氣生津、甘酸清潤、健脾和胃、口感清淡,注意食物色香味、引發食慾和補充蛋白質、維生素、水份和無機鹽,良好的夏季食品,包括綠豆、涼瓜、西瓜和酸梅等;油膩、辛辣和味厚的食物,可免則免,這是因為在中醫理論?,這類食物容易聚濕生痰,不利營養消化和吸收。

心是夏季的主臟,五行同屬火,所以夏季飲食要注意心臟,太鹹的食物易損傷心臟,《內經》云﹕「心之合脈也……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味過於鹹……心氣抑。」日常飲食中,可以加入大豆、蘑菰、花生、生薑、大蒜、山楂等健心食物。清代醫家葉志洗《頤身集》中載﹕「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雪、密冰、涼粉、冷粥。」可供讀者參考。

起居保健
夏季正如春季一樣,仍要注意保養陽氣,以免在秋冬萌生陽虛之病,元代丘處機在《攝生消息論》中談到﹕「不得於星月下露楚A兼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就是說避免在太空曠的戶外乘涼,乘涼時間也不要太長。在室內,不要過於避熱趨涼,空調或風扇不要調得太高,一般室溫攝氏22至25度便可以了;送風位也不要直指人的身體,以免感受夏日感冒或產生冷氣病症狀。出汗後,要盡快抹乾,以免濕邪入侵,造成汗斑、痱子。出入空調間,要帶備外衣,以適應室內戶外的溫差。

戶外活動時,要注意預防中暑和曬傷。由於細菌在夏季更容易滋生,所以要特別注意個人和食物衛生,預防疫癘之邪入侵,染上腸道傳染病。

最後送給讀者一條簡易消暑飲料方,下期再見。




零五年六月號 (第二十四期)

《調理寒熱體質》 謝榮洲

一. 寒熱與陰陽之關係, 察寒熱, 就是察陰陽

二. 寒熱與四時之關係, 順應四時, 調理陰陽

三. 中醫如何以四診察人之寒熱
寒冷體質: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手足冷、不愛說話、精神萎靡、容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唇色淡、口淡無味、舌質淡、甚苔白潤、虛弱等。這類體質的人飲食上以選擇偏溫熱者為宜。

實熱:高熱、煩躁不安、口渴、臉色比較紅、小便量比較少、顏色比較深、大便容易秘結等。

虛熱:低熱、手足心熱、煩燥、尤其黃昏的時後特別明顯,唇紅口乾、甚質嫩紅或絳乾無苔,大便燥結、小便黃少、脈細數等。通常是因慢性疾病末期、身體消耗太多元氣、體液不足,自主神經系統機能不平衡而造成交感神經相對興奮或更年期、慢性病的徵兆,就是一般所說的「虛火」。溫熱體質的人就不適合服用溫熱性質的飲食,反而吃一些寒涼滋潤的食物對他們特別有幫助。

四. 中醫調理寒熱體質之原理
「熱者寒之,寒者熱之」

五. 調理寒熱體質的食品-----「藥食同性」,就要辨證擇食

水果類
寒涼性:西瓜、楊桃、李子、枇杷、梨子、草莓、葡萄柚、桑椹、蕃茄
溫熱性:龍眼、杏仁、桃子、荔枝、櫻桃、橄欖、金棗、蕃石榴、榴槤

蔬菜類
寒涼性:蘆薈、蘿蔔、蓮藕、海帶、紫菜、苦瓜、竹筍、豆腐、絲瓜、白菜、冬瓜、莧菜、茄子、芥菜、芹菜、黃豆芽、瓠子、枸杞葉、綠豆、薏苡仁

溫熱性:南瓜、蔥、韭菜、生薑、洋蔥、糯米、茴香、九層塔、大蒜、辣椒、胡椒、芥末

中藥類
寒涼性:菊花、決明子、薄荷、西洋參、人參鬚、青草茶、苦茶、菊花茶
溫熱性:山楂、酒、醋、栗子、核桃、當歸、人參、黃耆




零五年六月號 (第二十四期)

《口腔中的疼痛風暴——口瘡》 陳天賜註冊中醫
 

口瘡,俗稱「飛滋」,以口頰、舌邊、上顎或者齒齦發生潰瘍為特徵。雖像是小毛病,但口腔疼痛不止難受,更使你不能盡情享受各種美食,頗為討厭。

民間將這種口腔疾患歸咎於「熱氣」,其實是對此病性質的總概括。不錯,多吃辛辣煎炸食物,易長口瘡,但其他因素還包括經常吸煙飲酒、缺乏休息和不注意口腔衛生等。刺激性食物和煙酒,容易使脾胃聚濕生熱;睡眠不足,會消耗腎中的陰液,使心火亢盛﹕濕熱和心火,都會上熏口舌成為口瘡;口中沾染不潔之物,使穢毒內侵,也會造成口瘡。

口瘡有自限性,一般毋須特別治理便可痊癒。市面上有以西瓜霜為主要成分的外用製劑,有清熱解毒,清涼止痛的功效,可以酌情按指示使用,另可用攝氏10度的鹽水漱口,幫助潰瘍部位防菌。長期熬夜的上班族,可用燈心草、竹葉、生甘草、麥冬、百合和懷山各五錢,以水煎服,代替茶水,每日一次,取清熱利濕,寧心養脾之功(但須注意脾虛泄瀉者不用。)。

想遠離口瘡這個「小討厭」,首要注意衛生,戒除咬手指、舔郵票信封等不良習慣;作息定時和適量運動也不可缺少;平日應飲食清淡,多吃蔬果和喝水,避免煙酒和刺激性食物,使大便暢通,你的口腔就可以風平浪靜了。




零五年七月號 (第二十五期)

《中醫如何辨別五味》 謝榮洲
 

五味的本義是指藥物和食物的真實滋味,即是辛甘酸苦鹹。

古人如何分辨「五味」
味的確定最初是依據藥物的真實滋味覺如黃連,黃柏之苦,後來由於將藥物的滋味與作用相聯繫,並以味解釋和歸納藥物的作用。隨著用藥的發展,一些藥物的作用難以用其滋味解釋,因而用了以作用推其性味的方法。例如,葛根無辛味,但有解表發汗的功能,常用於治療熱病,它與辛的功能有關,故此標之以辛味由此可知,確定味的主要依據,一是藥物的滋味,二是藥物的作用。

五味與五行五臟的關係
中醫有天人合一的觀念,故此相信大自然與人是息息相關的。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五味 :酸 苦 甘 辛 鹹

五味的內容
五味包括辛甘酸苦鹹,其功能與作用詳列如下


「能散、能行」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
一般用於治療表証外感,如麻黃、薄荷;而治療氣血阻滯的藥物如木香、紅花都有辛味。另外,氣味清香的藥物也多屬辛味


「能補、能緩、能和」,即有補益、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的作用。
如人參能大補元氣,熟地滋補精血,甘草調和諸藥。


「能收、能澀」,即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多用於體虛多汗,久瀉久痢,尿頻遺尿等。
如五味子能斂汗,烏梅斂肺止咳等。


「能泄、能燥」,即是指有通泄、降泄、清熱和燥濕的作用。
如杏仁之降泄肺氣,黃芩之清熱瀉火,蒼朮之苦溫燥濕等。


「能軟、能下」,即有軟堅散結和瀉下的作用。
多用於治療痰核病,如昆布能消散痰核,芒硝能瀉下通便。




零五年七月號 (第二十五期)

《八綱》 陳天賜註冊中醫

今天想跟大家談談「八綱」。

「八綱」,是指陰、陽、表、 、寒、熱、虛、實等對人體生理狀態的八種描述。

•表」指病邪處於人體的淺表部位,以惡寒、發熱、脈浮為特徵;「堙v指病邪停在人體的臟腑,表現較為複雜,一般包括體內疼痛、口臭、嘔吐、泄瀉、發斑等。

•「寒」與「熱」指病邪本身的性質,「寒」的一般表現為身體冷痛、嗜睡、愛好取暖、流涕咯痰清稀、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遲(慢)等;「熱」的一般表現為皮膚出現斑疹瘡瘍、身體灼痛、煩躁不安、口渴、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快)等。

• 「虛」和「實」形容人體本身正氣盛衰的情況,因著正氣不足,「虛」的表現大體為疲倦乏力、面色少華、腰膝酸軟、脈細或虛等;「實」證者正氣不虛,但身體機能亢盛,甚至體內聚積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一般表現為疼痛拒按、腹部脹滿、大便臭穢等。

•至於「陰」和「陽」,是八綱之中的總綱:「陽」涵蓋人體所有向外和能量高的屬性,包括「表」、「熱」和「實」;「陰」則涵蓋人體所有向內和能量低的屬性,包括「堙v、「寒」和「虛」。

古代的醫生,不曉得甚麼是細菌、病毒,也不知道血紅蛋白偏低、血糖偏高為何事,只能憑觀察病人各種症狀和體徵,經過歸納,來推斷疾病的源頭和性質。久而久之,便發展出用「八綱」來診斷疾病這一套獨特又樸素的系統了。

作個比喻,我們可根據人財富和時間的多少,把全世界的人,以「富有、貧窮」和「賦閒、忙碌」兩種準則來劃分。那麼,世界上便會有「賦閒的富有人」(退休商人?)、「忙碌的富有人」(高官要人?)、「賦閒的窮人」(「雙失」青年?)和「忙碌的窮人」(廣大的「打工仔」?)四大類人了——回到中醫學上,我們也可以用八綱,把病人分為表寒實、媯篥鷁它h類型,按每型特徵的不同,以不同的方藥去治療。

看到這堙A你是否蠢蠢欲動,想要替你身邊的人把把脈、斷斷症、驗驗身子呢?筆者希望提醒你:綱只是中醫診斷疾病所用的其中一種手段而已,如要診斷準確,便非要結合其他診斷方法不可了。況且八綱在中醫臨床應用上,會遇上十分複雜的情況,如虛實夾雜、真寒假熱、邪在半表半媯央C所以,如果你身體感到任何不適,切忌自行斷症服藥,盡快向你的中醫師求診,是為上著。




零五年八月號 (第二十六期)

《中醫五臟與精神健康》 謝榮洲

何謂五臟
五臟指的是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它們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而且與情志(情緒)關係密切。

五臟與情志的關係
五臟的生理活動與精神健康密切相關。人的精神情志與意識思維活動,是大腦的功能,由於五臟的生理活動能夠統率全身整體的生理功能,所以認為大腦的生理功能正常,有賴於五臟的生理功能的平衡協調。五臟的功能活動異常,則大腦的精神情志和意識思維活動也必受影響。

何謂五行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它們之間有相生相克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對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認識上,對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認識上,形成的概念,用以分析各種事物的法則。

五行之間有相生相克之關係。
相生: 木 →火→ 土 →金 →水
相克: 火 → 金→木→土 → 水

五臟與五志
臟象學說認為,人對外界訊息引起的情志變化,是由五臟的生理功能所化生的,故把喜、怒、懮、思、恐稱作五志,分屬五臟。

心,在志為喜
「喜」,一般說來,對外界信息的反應,是屬於良性刺激,有益於心脈,但喜樂太過,則可使心神受傷。

肺,在志為懮
「懮」,可解作懮愁和悲傷,均屬於非良性刺激的情緒反應,它對於人體的主要影響,是使氣不斷損耗。同時,在肺虛時,病人亦易於感到懮傷。

脾,在志為思
「思」,可解作思考、思慮,是人體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一種狀態。過度思慮,形成氣結於中,影響脾的升清、運化功能,故此易致不思飲食。

肝,在志為怒
「怒」,可解作發怒,是人體在情緒激動時的一種情志變化。怒可使氣血上逆,陽氣升發,如因大怒,則陽氣升發太過,故說「怒傷肝」。

腎,在志為恐
「恐」,可解作驚恐,是人體對事物懼怕的一種精神狀態。驚恐可使氣機作不良影響,出現氣下與氣亂,導致心神不定,手足無措等現象。

五臟、五志、五行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五志 :怒、 喜 、思 、懮、悲、 驚、恐

中醫如何以情治情
精神療法用於治療情志疾病。情志生於五臟,五臟來於五行,五行有相生相克,故此情志皆有此關係。

例如:
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
金能克木所以能以「悲」治療「怒」。




零五年八月號 (第二十六期)

《中醫望診小知識 ---望舌》 謝榮洲

簡介:
舌診是通過觀察舌象,了解機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診察方法,是望診的一個重要方法,亦是中醫診法的特色之一。

重要性:透過觀察自己的舌頭,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診舌方法:
一  舌的不同部位
 1) 舌根----腎  2) 舌中----脾胃    3) 舌尖----心肺   4) 舌邊----肝膽

二  望舌的重要事項
 1) 舌體是否自然充分暴露? 2) 光線是否充足? 3) 是否曾進食或長期服食藥物?

三  望舌的順序
 舌色→ 舌體→ 舌苔→苔色 → 舌底

四  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是:舌色淡紅鮮明,舌質滋潤,舌體大小適中,柔軟靈活,舌苔均勻薄白而潤,簡稱「淡紅舌,薄白苔」。

五  望舌內容
 1) 舌色
    a) 淡紅舌 (舌色淡紅潤澤,白中透紅) → 氣血調和
    b) 淡白舌 (舌色比正常淺淡,白多紅少)→ 氣血兩虛,陽虛
    c) 紅舌   (舌色比正常紅)→ 外感熱証, 陰虛火旺
    d) 青紫舌 (全舌或局部呈青或紫色) → 氣血運行不暢

 2) 舌體
    a) 榮、枯 (滋潤鮮明為榮舌,乾枯晦暗為枯舌) →標誌正氣盛衰、病情輕重
    b) 胖、瘦 (舌體比正常大而厚,伸舌滿口為胖大舌,常伴齒痕)→ 水濕停滯 (舌體比正常小而薄,稱為瘦薄舌) →氣血兩虛
    c) 裂紋舌 (舌面上出現各種裂紋) →精血虧虛,陰津耗損

 3) 舌苔
    a) 厚、薄 (透過舌苔能看到舌體為薄苔) → 病情輕淺,胃氣尚存(不能透過舌苔看到舌體為厚苔) →病情較重
    b) 滑、燥 (舌面水份過多,稱為滑苔)→ 主寒主濕(舌苔乾裂,稱為燥苔) → 津液耗損

 4) 苔色
    a) 白苔:肺與大腸疾病,主表証、寒証; b) 黃苔:主脾胃病,主裡証、熱証;c) 黑苔:常見於疾病的嚴重階段,熱極傷陰,腎陰虧虛

 5) 舌底
    方法:先讓病人張口,將舌向上翹起,使舌下絡脈顯露;色偏淡→ 氣血不足;呈青紫、暗紅→ 血瘀

* 望舌不能只著重局部,要結合整體分析 *




零五年九月號 (第二十七期)

《中醫美顏話中藥》 陳繼成註冊中醫
 

 「若要身體好,藥養不如食養好。」,從古到今人們追求健康;美顏和長壽的欲望,都是千古不變的事實。正因為此,中醫學上便一早已經提倡一些養生防病的方法,教人們利用中藥的好處,以達致養生防老;護膚美顏及長壽的種種目的。有謂:上工治未病之說。所以,食療、藥膳就應運而生。

美顏益壽說中藥
 <史記>中記載,早在戰國時代,中國就有人為了尋求不老的靈丹妙藥,便想盡辦法到處尋找有效的藥物,以期吃了之後能延年益壽,青春不老。而事實上,長生不死之靈丹是沒有的。但是,我們知道有些中藥的確能有延年益壽,常保青春的功效。例如,宋代<太平聖惠方>便有這樣的記載:一婦人年過數百歲,仍充滿活力。她的養生秘訣原來是長期服食枸杞。而據現代研究所知,枸杞確實有抗衰老的作用。而<神農本草經>亦記載常服枸杞能堅筋骨,輕身不老。

皮膚美顏

1.面部皺紋
人過30歲面部尤其是額角和眼角部位會逐漸出現皺紋。要預防皺紋提早出現便要注意滋潤皮膚、防曬及運動,能使皮膚得到充足水份和養份。防治皺紋方法:

(1)用珍珠末加入蛋白或蜂蜜少許,攪勻。於臨睡前用溫水洗面後,塗抹面上,並用手輕輕按摩面部5-10分鐘,之後可以清洗面部或於翌日早晨用溫水洗面。
(2)食療方面:-可多選擇合桃、花膠(即魚肚)、黑芝麻等食物,都有去除皺紋功效。

  2.皮膚粗糙
中藥改善方法原來可以多吃一些如合桃或合桃露、杏仁霜和芝麻糊等類的食品,都有滋潤皮膚作用。

3.面部雀斑:雀斑是有遺傳性的,常發生於面、頸、手背部位,有損顏容。

預防方法:避免於太陽下長時間曝曬,要減少紫外線的強烈刺激。避免用一些劣質的化妝品,以免刺激皮膚的「黑色素細胞」。
改善方法:1.可用新鮮絲瓜搾汁,搽於患處,每日2-3次。

2.可用白朮1兩半放入3兩的米醋內浸泡,約20日後取用。將棉球蘸米醋塗搽患處,每日2次。

4.粉刺(暗瘡):是青少年常見的面部煩惱病。由於飲食、生活習
慣、面部清潔等各方面不配合而引起的原因頗多。

在中藥美顏食療方面,原來白花蛇舌草對治療一般暗瘡有一定的功效。例如,我們可以用百花蛇舌草1兩半、蠔豉7-8隻,水煎約1小時,加入調味料少許,便可飲湯吃蠔豉。療程大約2-4星期。
 

其他中藥美顏介紹

  1. 珍珠
珍珠除可作藥用治病外,亦是美容的好幫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提到以珍珠末塗面,能令人潤澤好顏色的說法。所以,早在唐朝時代的宮廷?已很盛行以珍珠來美容了。還有,清代慈禧太后亦是以珍珠末來作其駐顏秘方。

另外,以珍珠末調和牛乳,洗面後塗於面上,能潤膚除皺,面白養顏。

  2.大棗
大棗有延緩衰老作用可以從這句說話中理解:「一日三棗,一世不老。」。可用大棗(黑棗、南棗、紅棗均可以) 10-14個去核,煎水代茶飲用。

  3.醋
醋的美容作用可大啦。它對毛髮方面、護膚方面、減肥方面、延緩衰老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其實,中國人用中藥來美顏的歷史悠久,而且種類繁多,其中包括有用燕窩、杏仁、人參、靈芝、黑豆、龍眼肉、大棗、桑寄生、茨實、蒺藜、杞子等等很多中藥對美顏都有其獨有的效果。
 

講題內介紹的資料,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五年九月號 (第二十七期)

《中醫四季養生系列之三--秋季》 陳天賜註冊中醫
 

秋季很短暫,介乎立秋(8月7日)與立冬(11月7日)之間。在香港,立秋仍是炎炎夏日,但在中原地區,天氣已經開始轉涼了。

秋季氣候涼快,特性如秋風蕭剎,又此季節的特性是「內斂」和「肅降」,正如田間的農戶在秋季紛紛收割和貯存莊稼一樣。秋季以「燥」為主氣,五行屬金,與肺之五行相同,因為肺是一個嬌嫩的臟器,喜歡受濕潤而不耐受乾燥,亦喜溫惡寒,故秋季很容易出現呼吸系統毛病如口渴、咽乾鼻燥、咽痛咽癢、聲音嘶啞、乾咳少痰等,中醫學上稱為「秋燥」。又因肺主皮毛,皮膚在秋天的乾燥氣候容易變得乾燥、瘙癢和皸裂。

因應以上秋季的特色,我們在這一季應注重心情平和安寧,少情緒高漲或者大怒;晚上早點就寢,到早上應在天剛亮時便起床,使身體氣的運行順應秋日平靜、收斂之特性,達到養生效果。秋季氣候漸涼,尤其在清晨和黃昏,故出門時宜帶備一件薄外套以免著涼,同時更應關心身邊患咳嗽痰喘的親友,囑咐他們注意保暖。皮膚護理亦不可少,如因皮膚乾燥而瘙癢,不要使勁搔抓,宜以拍打代替,以免損傷皮膚,需要時應適量使用潤膚用品。

秋季的飲食,宜滋潤補肺,例如各類種仁類、鵝鴨等禽類、蜂蜜、中秋節常吃的水果如沙田柚、柑橘、柿子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傳統認為,呈白色的食物尤佳(如南北杏、百合、雪梨),口味不宜過份辛辣,以免刺激上呼吸道,引起咽乾、咽痛等症狀。湯水可選用青紅蘿蔔南北杏羅漢果菜乾煲豬〔月展〕湯或者黃耆白朮防風煲瘦肉湯。前者以香甜滋潤,尤其適合小孩飲用;後者益氣健脾肺,對呼吸道保健防病有一定功效。(完)




零五年十月號 (第二十八期)

《甚麼是「中氣下陷」?》陳天賜註冊中醫

人體五臟六腑,各有其獨特功能,脾就是其中一個臟(注意﹕中醫學的脾與現代醫學所指的脾臟並不一樣)。

傳統中醫學相信,脾的位置正好在人體的中央,故又有一個代名詞—「中」。脾的其中一個功能,是將消化食物時形成的水分和其他微小養分,輸送至身體各部位,使人頭目清爽、步履有力、宗氣十足,這就是中醫學所稱的「運化」。脾的運化,倚靠一種溫暖、向外、向上的推動力去維持,中醫學稱這種力量為一種「氣」。

但是,因為先天體質、嗜食肥膩生冷等難消化食物、大病過後忽略調理、或者勞累過度等因素,這種「氣」被削弱,脾的運化變得無力,養分滯留在人體的中間位置,不能充養身體,先會導致頭暈目眩、精神疲憊、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少氣懶言、四肢乏力、腹痛腹瀉或便不成形等脾氣不足的症狀。若長此下去,便會發展出更嚴重的虛性症狀,包括便意頻數或肛門墜重、久瀉不止甚或脫肛、子宮下垂、小便混濁如洗米水。從以上症狀,不難發現一個共通點﹕原本不應向下走的東西都向下走了,這是因為氣的升舉能力不足,養分都向下流失了、甚至臟器都不能留守正常位置,彷彿統統「下陷」了一般。這種狀態於是便稱為「中氣下陷」了。

要治療這個症狀,應集中恢復脾的運化、尤其是升提的功能。臨床上多選用益氣健脾藥(如人參、黃耆)、配以具升提特性的藥物(如柴胡、升麻),以求升陽舉陷。中醫學上,有一首的名方叫做「補中益氣湯」,即以治療此証聞名。(完)




零五年十一月號 (第二十九期)

《四季養生系列之四—冬季》陳天賜註冊中醫

每年立冬(約在11月8日)至立春(約2月4日)之間的三個月,是為冬季。在香港,冬季還稍長一些。冬季來臨,陽氣最微,氣候轉寒,水都凝結成冰,地都冷得皸裂,田間的莊稼都給收割閉藏起來,很多野生動物都躲在洞穴堨V眠去了﹕古人觀察到冬季這種深藏不露的特點,便說它是一個生機潛伏的季節。

冬季陽氣偏少,為了順應這種潛藏之氣,我們宜提早就寢,可行時應在日出後才起床;平時宜安靜自若,心中保持一份保守秘密、若有所得的感覺;同時,應該避免在晚上在風大的地方逗留和活動,如此,便可以保存體內的陽氣。正如《內經》所說﹕「無擾乎陽;早臥晚起;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

「寒」是冬季的主氣,代表冬季的好發疾病,都有怕冷的特徵。

先說肺系疾病,由於肺居於上,性質嬌臟不耐寒邪,且風邪傷人,先犯其上,故風寒二邪相夾,容易使人產生肺系病變,如﹕哮證發作、喘證、風寒感冒、咳嗽等;同時,今年冬季將是流感高峰期,所以我們在冬季要注意保暖、注重個人衛生、攝取充足營養和進行適量運動,預防肺系病變。這一點對長者尤其重要。

寒冷的天氣,總教人渾身上下內外都冷,《內經》記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意思是說,要驅除身體的寒氣,使身體溫暖,不要將皮膚暴露於冷空氣,引致陽氣耗散,不利於養生。按一般人的理解,冬天總是多穿厚衣,晚上蓋厚棉被,大開暖爐便是最好,但這些做法,原來不是全對的。首先,研究發現,不論是衣著還是室溫,調節至稍偏涼的程度,可以促進人體本身存在的保暖機制,有助人體更好地去禦寒;其次,多穿幾層薄衣,能便衣服之間形成隔熱的空氣層,故保暖程度不比穿一件厚衣低,而且更加輕便舒適。

飲食方面,冬季不宜食鹽分高的食物如臘味、鹹菜等,因為鹽分高的食物味鹹入腎(腎與冬季在五行同屬水),在冬天吃過鹹食物特別容易損傷腎氣,出現夜尿增多、骨節痠疼、腰部沉重不適等情況;相反,食物中略增苦味,可以堅固腎氣。一般而言,冬季宜溫補陽氣、調養腎氣,適宜的食物有合桃、芝麻、花生、韭菜、烏雞、蝦類等。以下一條保健食療方,能紓緩冬天手足冰冷、感覺麻木、頭暈乏力、面色萎黃或蒼白、脘腹虛冷的症狀,但此方性質溫燥,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當歸生薑羊肉湯﹕羊肉1斤、當歸1兩、生薑1兩。羊肉辟味切塊後,加入當歸、生薑和適量的水煮,至羊肉熟爛為度,即可食用。

最後,筆者希望一提,很多人愛在冬天吃火鍋禦寒,但要注意,吃時要每次將鍋?的食物煮熟撈起後,才放進另一批,肉類和海產類,更要注意要熟透才可以吃,以免感染寄生蟲或食物中毒。(完)



零五年十一月號 (第二十九期)

《風濕關節痛之中醫防治》陳惠冰註冊中醫
 

概述
風濕關節痛是臨床常見病症,屬中醫“痺証”範疇。症狀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為特點,可反覆發作累及多個關節,甚至引起關節腫大或畸形。臨床上凡以肌肉、關節疼痛為主的病症,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外傷性關節炎…等等,都可稱為“痺証”。

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內因素體正氣不足,腠理不固,外受風、寒、濕、熱之邪侵襲,致使肌肉,關節,經絡閉阻不通而成痺証,並以邪氣的偏盛分為︰行痺,痛痺,著痺,熱痺等証型。

辨証論治
(一) 行痺
症狀︰關節酸痛遊走不定,關節屈伸不利,或兼有外感表症。
治法︰祛風通絡,散寒除濕。方劑︰防風湯加減。

(二) 痛痺
症狀:關節疼痛劇烈而有定處,痛如錐刺,遇寒痛增,得熱痛減。
治法︰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方劑︰烏頭湯加減。

(三) 著痺
症狀︰關節酸痛腫脹,肌膚麻木不仁,手足沉重。
治法︰除濕通絡,祛風散寒。方劑︰意苡仁湯加減。

(四) 熱痺
症狀︰關節痛不可觸,局部灼熱紅腫,得冷則舒,伴發熱多汗,口乾煩燥。
治法︰清熱通絡,祛風除濕。方劑︰白虎桂枝湯加減。

除內服藥物外,可配合針灸,推拿,拔火罐,薰洗,敷熨等外治法,以提高療效。

薰洗法︰
透骨草一兩,伸筋草五錢,威靈仙,五加皮,海桐皮各三錢,乳香,沒藥各二錢。將各藥加水10公升浸半小時後,煮滾30分鐘,濾出藥液,先趁熱薰蒸後浸洗患處,每日1至2次,每次約15至30分鐘

熱熨法︰
粗鹽一斤,蠶砂,小茴各四兩,放入鑊內炒熱至有香氣,分二份用布包好,趁熱熨於患處至皮膚發熱為度,每日2至3次,此藥可重覆使用。適用於風寒濕痺者。

食療︰
日常食物可選用︰魚類,雞類,蛇類,豬脊骨,豬腳,牛尾骨,牛筋,鹿筋,赤小豆,薏苡仁,核桃肉,紅棗,粉葛等。藥物可選用︰杜仲,桑寄生,川木瓜,千年健,牛大力,雞血藤,寬筋藤,威靈仙,桂枝,桑枝,防風,羌活,獨活,胡椒等。食療湯水可選用︰杜仲豬脊骨湯,木瓜豬腳湯,雞血藤牛筋湯,寄生花蛇湯,防風苡仁粥等。

調護與預防
(一) 疼痛劇烈時,宜適當臥床休息,疼痛緩解後,應每日戶外散步。
(二) 身體肥胖者,應適當減輕體重,堅持適量運動。
(三) 宜進行靜功,內養功,太極等輕柔活動,以防意外跌撲損傷。
(四) 飲食宜清淡,避免煙酒,肥膩厚味,煎炸,辛辣刺激性食物。
(五) 避免潮濕環境,注意氣候冷暖變化,防止外邪侵襲。

本篇所介紹的方藥食療,祇作參考。病患者應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五年十二月號 (第三十期)

《腕管綜合徵》陳天賜註冊中醫

張太今年48歲,是一所華資公司的老臣子,年資近二十年,平日主要處理文件和輸入資料,有時也協助搬運檔案。近月她自覺很不對勁:右手食指和中指麻木痠痛,打字時手指發軟乏力,有時連肩膀和上臂也覺痠痛,做不了多久便要讓手部歇息,捏捏肩臂緩解痛楚。最令她懊惱的是,連續幾晚,習慣側臥的她睡不了一頓好覺,因為她只要一向右側臥,右上臂便會發疼。在朋友介紹下,張太找得一位骨傷科中醫師,經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和進行檢查之後,被確診為腕管綜合徵。

原來,在你和我的手腕位置,都有一個管狀結構,稱為腕管,由前、後和兩側共四面的韌帶、筋膜、骨結節等組織構成,包繞著中間3條肌腱和1條稱為正中神經的大神經。張太的毛病,是因經年反覆的打字工序,使腕部的韌帶長期與正中神經反覆磨擦,使軟組織水腫,腕管壓力增高,壓迫正中神經所致。此外,腕管容積減小或內容物增多,亦會使正中神經受壓而發病。

要治療腕管綜合徵,便得紓緩處理正中神經受壓的情況。醫師開始為張太進行理筋手法療程,使用祛風通絡中藥熏洗和敷貼她的患處,並囑咐她工作時要有適度的腕部休息,避免長時間重複單一動作,又教她做功能鍛煉和手力穴按。常用的功能鍛煉,包括各指屈伸、前臂旋轉;手力穴按常用的穴位有陽溪、外關、合谷等。(完)




零五年十二月號 (第三十期)

《鼻敏感之中醫療法》陳惠冰註冊中醫

概述
鼻敏感是常見都巿病,是由於機體受某些物質(致敏原)的刺激產生過敏反應,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的疾病,稱為“過敏性鼻炎”、“變態反應性鼻炎”。中醫稱為“鼻鼽”、“鼽嚏”。其特點為發作迅速,消退也快,表現以陣發性鼻癢,打噴嚏,鼻塞,流清涕為主。本病可常年發作,亦可季節性發作。

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肺、脾、腎三臟虛損,功能失調,外受風寒、暑熱之邪侵襲所致,其中以肺氣虛弱為發病關鍵。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突發性鼻癢,繼而噴嚏,鼻塞,流大量清涕,嗅覺暫時減退。

全身症狀︰可出現頭痛、耳鳴、聽力下降、目癢流淚等症狀。
 

治療方法

內治法︰
(一) 肺氣虛者,兼見惡風自汗,氣短懶言,面色白淡白。
治法:溫肺散寒,益氣固表。
方劑:玉屏風散合蒼耳子散加減。

(二) 脾氣虛者,兼見納呆,腹脹便溏,四肢乏力。
治法:健脾益氣。
方劑:補中益氣湯加減。

(三) 腎氣虛者,兼見氣喘、腰膝痠軟,形寒怕冷,夜尿增多。
治法:溫腎納氣。
方劑:金匱腎氣丸加減。
 

針灸法︰
常用穴位有︰迎香、人中、印堂、攢竹、上星、百會、風池、大椎、合谷、肺俞、脾俞等穴。
 

外治法︰

(一) 指壓法:用雙手食指指尖按壓迎香穴(鼻翼兩旁)和人中穴(鼻唇溝中點)。
 

(二) 溫暖法︰用熱水 (約攝氏42度) 暖腳;用熱毛巾敷鼻部及大椎穴。
 

(三) 另外還有吹藥法,滴鼻法,蒸氣吸入法,耳穴磁貼等治療方法。

按摩法:
先將雙手魚際亙相摩擦至發熱,然後按於鼻樑兩側,往返摩擦至局部有熱感為止。可以疏通鼻塞。

食療︰
平時可多食︰淮山,扁豆,蓮子,大棗,百合,芝痳,合桃,韭菜,銀耳等食物。

藥物可選用︰紫蘇葉,薄荷葉,辛荑花,蒼耳子,白芷,荊芥,黨參,北耆,茯苓等。

食療湯水可選用︰淮山芫茜粥,蘇葉薄荷茶,薑棗紅糖飲,百合銀耳湯,參棗蒼耳湯等。
 

預防與調護

(一) 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二) 注意冷熱環境的變化,加強個人防護,避免受涼。

(三) 避免接觸能使自己過敏的物品。

(四) 避免過食生冷、油膩、魚蝦等腥葷之品。

(五) 留意觀察,找出誘發因素,及應盡量去除或避免之。
 

本篇所介紹的方藥食療,祇作參考。病患者應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六年一月號 (第三十一期)

《中醫論咳嗽》陳繼成註冊中醫
 

咳嗽,相信每個人都曾經嘗試過,有些人會很快便痊癒,但有些人則纏綿不癒,需要一段頗長時間才能復原。但當到明年同一季節的時候,天氣一旦改變時,咳嗽很容易又再復發。這到底是何原因呢?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咳嗽並非我們平時所想像的那?簡單,即僅僅指上呼吸道感染或氣管的問題。中醫認為咳嗽有分為外感或內傷所致,令肺失宣肅,肺氣上逆的症候。此外,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而一般多為痰聲並見,故以咳嗽並稱。

中醫學上有認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的說法。例如<諸病源候論>中提出咳有十咳,指的便是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腎咳等五臟咳。還有風咳、寒咳、久咳、膽咳和厥陰咳等十種。

引起咳嗽的病因有多種,有因為外感引起的,起病較急,病程短,伴有寒熱、頭痛等表症。而內傷咳嗽多屬久病,病勢緩而病程長,常反覆發作,且伴有其他臟腑的症狀。除此之外,情志失調,使肝失條達,氣郁化火,亦能引起咳嗽;飲食不節,令脾胃運化失常,痰濁內生,所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故易引起痰多咳嗽的症狀。

咳嗽主要証型、特徵

 1﹒風寒襲肺型
  症狀特點:咳嗽聲重,氣急,咽癢,咳痰稀薄色白。
  全身表現: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無惡寒,發熱,無汗。

 2﹒風熱犯肝型
  症狀特點: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嗄啞,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黃。
  全身表現:喉燥咽痛,咳時汗出,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肢楚,惡風,身熱。

 3﹒風燥傷肺型
  症狀特點:乾咳,連聲作嗆,無痰或痰少而黏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帶血絲。
  全身表現:喉癢,咽喉乾痛,唇鼻乾燥,口乾,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

 4﹒痰濕蘊肺型
  症狀特點:咳嗽反覆發作,咳聲重濁,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早晨或食後加重痰多,食甘甜油膩加重。
  全身表現:胸悶,脘痞,嘔惡,食少,體倦,大便時溏。

 5﹒痰熱鬱肺型
  症狀特點: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黏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
  全身表現:胸肋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乾欲飲。

 6﹒肝火犯肺型
  症狀特點:上氣咳逆陣作,常感痰滯咽喉,咯之難出,量少質黏,或痰如絮條。咳?情緒波動增減。
  全身表現:咳時面赤,咽乾,胸?脹痛,咳時引痛,口乾苦。

 7﹒肺陰虧耗型
  症狀特點:乾咳,咳聲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帶血,或聲音逐漸嘶啞。
  全身表現:口乾咽燥,或午後潮熱顴紅,手足心熱,夜寐盜汗,起病緩慢,日漸消瘦,神疲。

咳嗽的預防和注意事項

1﹒避免受涼,注意天氣變化,特別是秋冬季節,防止風、寒、燥邪侵襲。
2﹒加強身體的鍛煉,注意個人衛生,增?抗病力。
3﹒及時治療,徹底根除,避免延誤,變為慢性咳嗽或誘發其他疾病。
4﹒病後要有適當休息,多飲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煙塵、廢氣等刺激。
5﹒咳嗽一週以上,而反覆加重者,應到醫生或醫院處作進一步驗查,例如照X光片。
6﹒若咳嗽時痰中帶血,反覆發作,應及時治理。

講題內介紹的資料,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六年二月號 (第三十二期)

《肩周炎之中醫防治》謝榮洲

簡介
肩周炎全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五十肩」、「漏肩風」、「凍結肩」。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多見於50歲左右的女性,故有人稱它為「五十肩」。又因為患病後常見肩關節僵硬,不能活動,好像凍結了一樣,所以又叫它“凍結肩”、“肩凝症”。患者多為50-60歲,女性多於男性,現有年輕化趨勢。

臨床表現
發病早期主要症狀是肩部、上臂輕微疼痛,隨後逐漸加重並感到肩部僵硬,尤以夜間為甚,睡覺時常因患肩怕壓而取特定臥位,翻身困難,影響入睡。肩關節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病人不能梳頭、洗臉、洗澡。端碗用筷以及穿衣提褲也感到困難等,病重時生活不能自理,日久者可見患肢肌肉萎縮,患肩比健肩略高聳、短窄,肩周有壓痛點。局部肌肉粗鈍變硬,肩關節活動範圍明顯受限,甚至不能活動。
肩周炎病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 疼痛期:肩膊逐漸活動受限,呈持續性和日漸加重,肩部廣泛壓痛。

(2) 僵硬期:疼痛的情況減輕,但肩關節活動度越來越明顯受限,活動範圍可比正常減少約一半,伴隨而出現的是肩部肌肉萎縮。

(3) 恢復期:肩膊的僵硬消除,活動度得到改善,疼痛大大減輕,逐漸恢復活動功能。

病因病機
一般認為是因肩部慢性勞損,退變或一次急劇的創傷,引起肩部軟組織急、慢性無菌性炎症反應有關。中醫認為是因本人年老體衰,全身退行性變,活動功能減退,氣血不旺盛,肝腎虧虛,復感風寒濕邪的侵襲,久之筋凝氣聚,氣血凝澀,筋脈失養、經脈拘急而發病。

辨証分型

1. 風寒濕侵襲
症狀:畏風惡寒,復感風寒時疼痛加重,得溫則痛減,或伴頭暈、耳鳴、舌淡,脈浮緊。
治法:袪風散寒,舒筋通絡。
方例:三痺湯加減。

2. 氣滯血瘀
症狀:肩部疼痛明顯,痛無定處,以夜間明顯,舌有瘀斑。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方例:身痛逐瘀湯加減。

3. 氣血虧虛
症狀:氣短懶言,四肢無力,頭暈,眼花,心悸,耳鳴等。
治法:補益氣血,舒筋活絡
方例:十全大補湯加宣痹湯加減。

功能鍛練
疼痛期、僵硬期、恢復期各期都要加強功能鍛練,加強患肢外展、上舉、旋內、旋外各方位的活動,避免肩關節組織粘連。

以下是各類功能鍛練以及手法:

1.搖膀子鍛煉法
    患手伸直,呈車輪狀搖膀數10次,每日2次。

2.手指爬牆鍛煉法
    面對牆壁站立,用患側手指沿牆壁徐徐上爬至最大限度,在牆上做一標記,重複鍛煉時力爭超過這一標記。反覆鍛煉,逐步增加高度,使患肩活動度加大,恢復功能。

3.上舉屈肘鍛煉法
    患者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握一木棍上舉,以健肢帶動患肢,然後屈肘、上舉,再屈肘、再上舉……。反覆進行數十次,每日鍛煉兩遍。

4.健手牽拉患臂鍛煉法
    患者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覆背相握,用力將患臂向健側、向上牽拉,幅度由小到大,反覆數十次。每日鍛煉兩遍。

5. 按摩。

6. 手力穴按、針灸療法。

注意事項
1.如果病人無明顯原因感到肩部疼痛、不適,活動受限,應及時請專業人士檢查確診,
以便排除其他疾病。

2.按摩治療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方法,貴在堅持,動作由輕到重,不能急於求成,急性
期需待症狀緩解後再施以手法。

3.康復措施中幾項鍛煉方法,不要求一次完成,可交替進行。每個動作都要認真去做,
每次感到肩部發熱、疼痛,但可忍受為宜。

4.動作活動範圍以健側為標准,逐漸增大,最後達到與健側活動範圍相同的程度。

5.可根據個人的情況,適當鍛煉,以不勞累為度,以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為限。

6.治療期間肩部注意保溫,避免負重。

本篇所介紹之資料可作參考。病患者應請教專業人士意見或診治。




零六年三月號 (第三十三期)

《痛風的中醫治療》陳繼成註冊中醫

(一) 何謂痛風?
痛風,其實是指由於人體內的嘌呤體(尿酸鹽結晶體)的代謝紊亂或異常而造成的代謝性疾病。

痛風屬中醫學上痹症的範疇。它與中醫的熱痹、風濕熱痹、歷節風(有稱為白虎病)等相類似。

(二) 痛風的臨床表現
痛風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以中年男性為多。其臨床表現以急性,原發性發作關節炎最為常見。它的特徵是以暴發性,常於夜間驟發,有劇痛感,非對稱性,多發生於單關節,而且好發於第一跖趾關節,據?計有約百分之七十都是在足部大拇趾關節根部。但亦有發生在腳踝、跟腱部、膝、甚至偶然會在手腕或肘部亦有發生。局部的皮膚程暗紫紅腫,在24小時左右疼痛會到達最高點,可自行緩解,並且有間歇發作為特徵。

(三) 臨床診斷依據
為急性關節炎發作一次以上,并在一天內達到高峰;急性炎症局限個別關節,整個關節呈暗紅色,第一跖趾關節腫痛,單側跗關節急性發炎,非對稱性關節腫脹,發作可自行緩解,會有可疑或証實的痛風結節,高尿酸血症,皮下結節或關節腔積液檢查有尿酸鹽結晶,X線照片示蟲蝕樣透光區,對秋水仙鹹治療有特效者。

(四)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痛風病變在筋骨關節,其本在脾、腎,乃由於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脾、腎功能障礙所致。

先天稟賦缺陷或年老體虛,又喜食肥甘厚味,嗜酒過度,(所以古代貴族、王室,尤其是在歐洲多易患此病,故又被稱為 「帝王之病」。)勞倦失調,損傷脾腎,致脾失健運,升清降濁失常;腎的氣化及分別清濁的功能失調;或兼反覆外感風寒,侵襲經絡,氣血津液受阻,從而濕熱痰濁內生,瘀聚脈絡肌肉、筋骨關節,引起關節紅腫灼痛,肌膚間結節,痰濁瘀腐,則潰流脂濁。痰瘀痼積以致僵腫畸型。本病以邪實為主,以濕熱痛痹為先,久則深入筋骨,累及臟腑,虛實夾雜,病情遷延,脾腎損傷。

(五) 痛風的治療

1. 証型

i) 風濕熱痛痹型
主症:突發關節劇痛,每於夜間痛醒,得冷則舒,活動困難,或伴發熱,心煩,患處關節紅腫灼熱,觸痛拒按,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多發生於急性痛風              性關節炎期。
治法:袪濕清熱,泄濁通絡。
方例:清濁通痹湯。

ii) 濕濁瘀痛痹型
主症:關節持續疼痛,不能活動,夜間為甚,反覆發作,遷延日久,或伴倦怠納減,患處關節腫脹、暗紅、僵硬、畸形,舌暗紅苔白膩,脈弦緩。多見於痛              風性關節炎的慢性關節炎期。
治法:利濕泄濁,袪瘀通絡。
方例:袪濕通絡湯。

iii) 脾虛瘀濁型
主症:關節腫痛緩解後,血尿酸仍高,關節僵硬不靈,或有浮腫麻痹,痛風不沉積,或痛風石結節破潰溢流血濁漿末,或伴倦怠乏力,心悸氣短,納呆嘔                  惡,舌淡紅或胖嫩,苔白滑,脈沉緩細澀。
治法:健脾泄濁,袪瘀通絡。
方例:防己黃耆湯加味。

iv) 腎虛瘀濁型
主症:關節腫痛緩解後,血尿酸持續高,骨關節僵硬畸形,或痛風性腎炎,尿酸石形成,或伴頭暈頭痛,腰痛尿少,心悸浮腫,舌暗紅苔少,或舌淡胖苔白              滑,脈沉弦細澀
治法:補腎泄濁,袪瘀通絡。
方例:六味地黃湯加味。

2. 外治療法
主症:痛風性關節炎,患處關節暗紅腫痛,或僵硬畸形。
治法:活血清熱,消腫止痛。
方例:雙柏散。

3. 飲食治療
要控制好高尿酸血症,在飲食上必須配合得好,應該以低嘌呤、低脂肪、低熱量、多飲水為原則。

1. 要限制食量,不宜過食,亦不應暴食;
2. 選擇蒸、黤巧鰨齯ぉ鼓哄A少吃煎炸燒烤等食物;
3. 宜食含維生素C 和B 族豐富的食物,如米、麵、水果、蛋類、牛奶、蔬菜 (芹菜、菜花、菠菜、扁豆、豌豆等除外)和適量的植物油;
4. 盡量不吃高嘌呤的動物臟、魚卵、牛羊肉、香腸、闡迣翩B濃雞湯、蝦米、磨菇和花生米等;
5. 減少甚至限制飲酒、濃茶、咖啡,辛辣食物亦不宜;
6. 要多飲水,令尿量增加使尿酸排泄出體外加快。
 

本篇所介紹的方例,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六年三月號 (第三十三期)

《中醫如何改善便秘》謝榮洲

簡介
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証,本証多見於各種急慢性病中,本身是一種疾病,同時也是其他疾病的症狀之一。

便秘的臨床表現
1. 患者會感到腹脹。
2. 排便次數少及感到困難。
3. 於排便時要用力。
4. 大便乾燥及堅硬。
5. 排便時可能會感到疼痛及出血。
6. 排便後仍有便意。
7. 或會伴有腹瀉、腹部疼痛、屁多及發燒等症狀。

便秘的病因
1. 食物中的纖維量、水份攝取不足。
2. 缺乏運動。
3. 憂鬱及精神緊張,情緒因素引起。
4. 某些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
5. 肛門疾病、消化道疾病或結腸癌等疾病所引起。
6. 身體虛弱,陰陽兩虛。

辨証分型

1 熱結便秘
症狀:大便乾結,小便短赤,面紅身熱,口乾口臭。
治法:清熱潤腸。
方藥:麻子仁丸加減。

2 氣滯便秘
症狀:大便乾結,噯氣頻作,胸肋疼痛,甚則腹中脹滿。
治法:順氣行滯。
方藥:六磨湯加減。

3 氣虛便秘
症狀:雖有便意,但臨廁無力排出,常汗出乏力,面色蒼白。
治法:益氣潤腸。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4 寒凝便秘
症狀:排便困難,四肢不溫,喜熱怕冷,腹中冷痛。
治法:溫陽通便。
方藥:濟川煎加減。

便秘的食療

1. 菠菜豬紅湯
材料:新鮮菠菜、食用豬紅各半斤,水煮。
作用:對於頑固性便秘有療效。

2. 羅漢果柿餅湯
材料: 柿餅三個、羅漢果兩個
做法: 將柿餅及羅漢果用水浸洗,並放入瓦煲內,加水煮一小時左右 。
功用: 清肺燥、潤腸通便功效。肺熱咳嗽、口乾咽燥、便秘、尿短者可用此湯。

注意事項
1. 養成生活有規律和定時排便的習慣。
2. 多喝開水及進食含纖維的蔬果。
3. 作適量的運動及有充足的睡眠。
4. 有便意時應立即如廁。
5. 避免精神緊張及憂慮。

引致便秘的疾病
痔瘡及其他直腸疾病如直腸癌可引致長期便秘,故此應定期接受腸道檢查。

本篇所介紹之資料可作參考。病患者應請教專業人士意見或診治。




零六年四月號 (第三十四期)

《紓肝解鬱與身心健康之關係》謝榮洲

香港的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無論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和時間爭先,香港人的優點是反應快和有耐力,工作能力強,所以人材輩出,但因此也產生了後遺症,就是因工作和生活緊張,產生壓力而患上精神衰弱等身心症患。

精神緊張如何影響健康
過度強烈或持久性的精神壓力,會令心跳加速, 呼吸加快,血壓上升,肌肉收緊,因而導致失眠、頸緊肩痠、胃痛、頭痛、情緒低落和焦躁等。長期處於緊張焦慮情況下,更可誘發冠心病、胃潰瘍及高血壓病等。

肝鬱的病徵
肝鬱有甚麼病徵呢?常見的是胸部、肋骨附近或左右腹部脹痛。因為肝的經絡經過腹部和胸部,肝氣一呆滯,這些位置便很容易脹痛起來。進一步惡化,脾胃也受影響。脾受影響,會腹脹,大便失常。胃受影響,會胸悶、噯氣、嘔吐、不思飲食。怎樣調治呢?既然一切症狀都由肝鬱引起,故調治方法須首重——疏肝,使肝氣由鬱悶轉活潑,由呆滯變暢通。
 

辨証分型:

1. 肝氣鬱結
症狀:兩肋疼痛、胸悶、常嘆息等。
治法:紓肝解鬱。
方例:柴胡疏肝散加減。

2. 肝胃不和
症狀:兩肋疼痛、脘腹脹滿、食欲減少等。
治法:紓肝解結,調理脾胃。
方例:逍遙散加減。

3. 肝鬱化火
症狀:胸部脹滿、雙目赤紅、情緒暴躁、頭痛、失眠等。
治法:清瀉肝火。
方例:龍膽瀉肝湯加減。
 
 

如何保持身心開朗?

1. 積極樂觀的處事態度。
凡事要抱積極樂觀的態度,不要只往壞方面去想。

2. 認識自我,按部就班。
凡事要量力而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超乎本身能力的工作。處理工作時,應將工作的重要次序排好,按部就班。

3. 保持良好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飲食、作息定時、適量運動,都有助身心;切勿借助煙、酒或毒品來逃避現實。重視消閒活動。

4. 多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不但可以擴闊自己的生活圈子,而且有助鬆弛身心;亦可培養嗜好,對減輕壓力有莫大裨益。

5. 打開心窗,遇有問題,嘗試向伴侶傾訴,或是與摰友討論,均有助
解決問題。
 

食療保健:

1.百合茶

適用:心神不寧。
功效:有寧神安睡之效。
材料:百合一兩、大生地一兩、淮山五錢、酸棗仁一錢、炙甘草一錢
製法:以上材料,用三碗水煎成一碗分量,即可飲用。

2.菊花決明茶

適用:肝火過旺。
功效:能清熱疏肝,預防偏頭痛。
材料:菊花二錢、石決明二錢
製法:熱水浸泡,加入蜜糖調味。
 

    本篇所介紹的方例及食療,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六年四月號 (第三十四期)

《婦女身心健康》陳繼成

 現今的婦女,尤其是生活在繁忙的都市裡的職業女性,一方面除要照顧家庭堣j小事務外,另一方面又要承受上班工作的壓力,可說是身心俱疲。一些不懂得如何放鬆自己,減輕外來壓力對自己心理和生理上影響的人來說,尤其是婦女們,在長年累月的緊張和壓力的環境之下,往往在不知不覺間造成對身體健康的損害也不知道。因此而產生了很多都市的常見病來,例如:經常性的頭痛、便秘、心悸、失眠、容易疲勞、月經失調、胃痛、腰痛以及易發脾氣等等都是我們經常提及的病症。

那麼,怎樣才能對上述各種各樣的病症作出及早的預防或將發病的機會及程度減至最低呢?怎樣才能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呢?當然這些都關係到很多複雜的問題和學問在內。現在就讓我用一些簡單和淺白的方法為大家解說一下,希望以拋磚引玉的方法,給大家作為參考的資料。我們知道要達到身體和心理上健康,當然要在身體和心理上做些工夫。

 一˙ 身體健康
 要身體健康就要多鍛煉筋骨肌肉,令到自己精力充沛,不會因為稍作勞動就覺疲倦不堪。有些婦女甚少作運動,一但要勞動或做一些較為粗重的活動時(例如上落數層樓梯後),便覺氣喘如牛。因此,建議一星期最少要有三至四天的運動,那怕是短短的半小時的活動,也是好的。以下介紹一些保健的動作給大家:
1. 華佗八段錦;2. 打天鼓;3. 揉腹。

 二˙ 心理健康
 中醫認為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注意〝七情〞的平衡。那麼何謂「七情」呢?所謂「七情」就是指怒、喜、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志上的表現。「七情」對我們有何影響?

 中國醫學在很早以前就認識到人的心理活動與疾病的產生有密切的關係,當精神受到過度刺激或長期抑鬱,都會影響到機體的正常活動,因而容易引起疾病。所以,在<黃帝內經>一書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就作出這樣的論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而素問˙<舉痛論>中亦認為情志方面的病變與七情有很大關係。例如〝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的論述。

1. 和喜怒。喜貴於調和,怒宜於戒除。人需要喜樂,但大喜過度會使神散氣耗。就如中了六合彩頭獎,大喜過度而精神失常。現代醫學有報導冠心病有因為過度興奮而誘發者。而大怒對我們健康為害更大,所以人們常常說「氣死人啦」或「激到嘔血」,都是因為曾經發生過而慢慢變為俗語了。但是,強忍怒氣,亦對健康無益。<老老恆言>上說,遇事發怒「當思事與身孰重,一轉念間,可以渙然冰釋。」是以理制怒之好方法。

2. 去悲憂。所謂「憂思傷脾,惱怒傷肝。」憂鬱悲傷,損神傷氣,對人體十分有害。<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因為終日多愁善感,結果是短命而逝。

3. 節思慮。 思慮過度亦令人傷神耗精。

4. 防驚恐。 驚恐過度使人體氣機逆亂,神志失常,腎氣不固,陰陽離散。因此我們平時要注意培養堅強勇敢的性格外,還要力求避免容易導致驚恐的環境。

所以,要做到身心健康就應該注意控制我們的情緒,多作一些有益的運動,使身心得到平衡,就能夠確保健康了。




零六年四月號 (第三十四期)

《坐骨神經痛之中醫辨証》朱國棟

     概說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的疼痛。中醫學屬〝痹証〞、〝腰腿痛〞範圍。本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即坐骨神經炎,其發病與受寒、潮濕、損傷以及感染有關;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為神經通路的鄰近組織病變產生機械性壓迫或黏連所引起,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脊柱腫瘤以及椎間關節,胝髂關節,骨盆的病變和腰胝軟組織勞捐等。

    致病因素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為外感風濕之邪,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或因跌仆閃挫,以致經絡受損,氣血阻滯而成。

      改善原則
     以祛風、散寒、除濕、益氣養血,溫補肝腎為本病之治療原則。

     辨証分型:

  (一)風寒濕痹型
症狀:臀部或髖部疼痛,連及大腿、小腿和足背,遇寒痛甚,得熱則舒。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象弦緊。
治法:祛風散寒,除濕止痛。
方例: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

  (二)氣血虧虛型
症狀:腰椎、下肢持續性鈍痛或刺痛、抽痛,勞累後症狀加重,全身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無華。舌質淡胖,苔薄白,脈象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溫經散寒。
方例:當歸四逆湯加減。

  (三)肝腎不足型
症狀:腰部、臀部疼痛日久,並連及下肢,神疲無力,腰痠膝軟,頭暈耳鳴。舌質暗紅,苔薄白,脈象沉細。
治法:益肝腎,強筋骨,祛風濕。
方例:獨活寄生湯加減。

      食療保健:

  (一)石楠茶
材料:石楠藤五錢。上藥洗淨用水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飲用。
功效:祛風通絡,益腎。適用於風痹痛。

  (二)壯筋強骨茶
材料:豨薟草五錢。上藥洗淨用水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飲用。
功效:祛風濕,利關節,降血壓。適用於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腰膝無力,高血壓等。

    本篇所介紹的方例及食療,祇供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六年五月號 (第三十五期)

《中醫養生與食療》朱國棟

一、養生
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成書的《內經》有云:〝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四時養生,就是按照一年四季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和特點,進行調養護理,健身防病,從而達到身心健康之目的。

〝四時〞就是春夏秋冬四季,中醫把四季氣候稱作〝四氣〞,即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氣的變化對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的發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懂得如何來適應氣候的變化,有效地保養身體,防禦疾病的侵害。

中醫學在四時養生方面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方法頗多。在四時養生中可歸納為以下幾個要點:

1.虛邪賊風,避之有時;2.春夏養陽,秋冬養陰;3.五臟與五時相應;4.季節轉變重養生;5.不同人群的養生。
 

二、食療
食養療法,古已有之。藥食同源,先輩在尋求食物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了許多食物的治療作用。飲食療法在早期中醫藥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目前市民對採用保健食療也漸普及化。

 中藥草本,多屬天然植物,多無副作用,且含有豐富的有效成分和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長期服用較為安全,不僅可以防病治病,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和對抗損傷的修復力,還可以養生保健、抗老防癌,這些優點都是獨特的。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研究的重點已開始從臨床醫學轉向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因此食物對疾病的預防及康復作用,也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飲食習慣及飲食方法在疾病預防及康復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如從飲食防癌、抗衰老、防止血壓、血脂……偏高等,都有很好的效用。從現代醫學看來,食療能補充人體的營養,改善病人體質,提高病人抗病能力和防病治病作用。根據家庭成員的需要,選用合適的食療是可以達致保健強身之目的。




零六年六月號 (第三十六期)

《中風之預防與護理》朱國棟

    概說
近年來,中風病患者眾多,並趨年輕化,究其因甚多,如飲食不節、睡眠不足、情緒緊張等;其中如伴見高血壓者,出現中風的機會也較高,故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免生事端。兩種疾患相互影響,可以一併論之。

我們在預防高血壓及中風均認識到,如“諸風掉眩,皆類屬於肝”,這一病機觀點,對於改善相關症患方面是有啟導作用的。臨床所見,高血壓及中風之徵狀確多伴發暈眩欲仆,證諸人體血液供求出現紊亂為其肇因。

  <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全身血管性疾病。引起血壓升高的原因是血流供求關係的不平衡,其中尤以心腦腎最為重要。高血壓可引起動脈管損壞,更可能損及心臟、腎臟和腦部等身體的器官。

   預防與護理
高血壓患者,應避免精神緊張,生活要規律,多做適體運動,保持充足睡眠,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定期測量血壓,以觀察血壓變化情況。適當節制飲食,以淡食及豐富蔬菜和水果為佳,避免進餐過飽,減少甜食、辛辣調味品及限制食鹽量,少吃動物性脂肪和內臟,忌吸煙,飲酒及濃茶。

  <中風>
中風,又名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蹇澀或無昏仆而僅以歪僻不遂為主症的一種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合併症多、復發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的特點,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因本病起病急劇,變化迅速,與自然界善行而數變之風邪特點相似,故古人以此類比,名為中風。

    預防及護理
中風的預防,應從慎起居、調情志、節飲食三方面著手。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適度,重視體育鍛煉,使氣機和調,血脈流暢,關節疏利。經常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避免七情所傷。避免過食肥甘厚味,切忌酗酒等。若頭暈、偏身麻木、面痹、唇顫等,多有復中的危險,應注意預防。中風者除內服藥品外,選配針灸、手力穴按、健體運動、物理治療等療效相應亦會提高;家人適切之照料與關懷亦是重要的環節。最後,病者本身更應放鬆心情,努力接受治療,明天康復的機會倍增



零六年七月號 (第三十七期)

《夏季消暑食療》陳天賜註冊中醫

1 夏季與人體
夏季,時主暑,暑乃火熱所化,故夏季氣候炎熱,出汗較多,汗出多則耗傷津液,同時往往伴隨氣隨津泄,造成氣陰不足。炎熱的天氣影響食慾,造成食入減少而消秏增多的現象。夏日貪涼飲冷,長時間逗留在空調區或過食瓜果生冷,易造成夏日外寒內濕之外感證,以惡寒發熱、倦怠、腹脹納呆、嘔吐泄瀉為主要表現。

2 保健原則
夏季多見氣虛或氣陰兩虛,總以「虛則補之」原則調理,具體一點,就是益氣養陰,輔以清熱消暑。選用食物或藥材性質以口感淡薄清爽為原則,宜用清淡補品,以求開胃增食,健脾助運。不宜過食苦味,減苦以養肺氣。夏天雖然炎熱,但卻不宜過食冰冷食物,以免寒熱相搏而引致腹部疾患。忌食煎炸食物,以免助長熱毒而引發癰、疽等皮膚感染。

3 夏日常用食物和藥材
藥材類—香薷、菊花、金銀花、淡竹葉、太子參、薏苡仁、蓮子、百合、沙參等瓜果蔬菜類—冬瓜、雪梨、西瓜、椰子、各種蔬菜、木耳、綠豆、豆腐等魚及肉類—鱔魚、瘦肉、鴨肉、鴿肉。

4 食療舉隅

A雙葉清潤湯
材料:龍c葉5錢、鮮荷葉1錢、瘦肉適量
製法:材料先用武火煮沸,後用文火煮30分鐘
功效:清暑解熱,潤肺止咳
註解:荷葉以葉大、色綠、無斑點者為佳

B全鴨冬瓜湯
材料:冬瓜(連皮)6兩、米鴨1隻、瘦肉3兩、蝦米、芡實、薏米各2兩、鮮荷葉1片
製法:米鴨與其他材料煮沸後,加入冬瓜、瘦肉文火煮至鴨肉熟爛,酌加調味料食用
功效:健脾、滋陰、消暑
註解:脾胃虛寒或外感初起者不宜

C甘蔗粥
材料:甘蔗0.5斤、大米2兩
製法:武火煮沸後,文火煮0.5小時即可
功效: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健脾和胃
註解:甘蔗可用竹蔗或青皮蔗

D雪梨羹
材料:雪梨1個、菊花、麥冬各8錢、白糖適量
製法:先煮沸菊花、麥冬,臨水沸加入雪梨,水沸後約10分鐘加白糖拌勻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 梨子不宜過早入鍋,以免變酸。
註解:脾虛便溏者不宜。

E綠豆湯
材料:綠豆6兩、酸梅3兩、白糖適量
製法:綠豆、酸梅煮爛,濾出汁水,加糖晾涼後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養陰生津
註解:脾胃虛寒或外感初起者不宜

本篇所介紹的食療,祇作參考。病患者需經由醫師辨証施治。



零六年八月號 (第三十八期)

《兒童體質與保健》朱國棟

生理特點: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病理特點:發病容易,傳變迅速;臟氣清靈,易趨康復。

兒童從初生到成年,處於不斷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無論在形體、生理、病理等方面,都與成人有所不同,年齡越小越顯著;因此,不能把兒童看作為成人的縮影。

兒童接觸外界的事物較少,感染疾病的誘因較為單純,通常多因氣候突變,抵抗力弱不能適應而病發感冒,或誘發呼吸道疾患。另外,由於消化力弱,飲食不節而令胃腸積滯生病,或先天不足,本質虛弱,以致臉色淡白,體輕形瘦。

體質
體質,即機體素質,是指個人的形態結構、新陳代謝及生理機能等特性,一個人是否容易生病,或生病後是否容易痊癒,均與個人體質有關。

兒童常見病態體質
 
體質 特徵
心火上炎 口舌靡爛、煩躁不眠、夢囈咬牙、小便黃短、舌尖紅痛、苔黃
肺氣虛 面色淡白、神疲體倦、自汗、易患感冒、鼻敏感病史、舌色淡
脾氣虛  體型消瘦、面色淡白或萎黃、納少、腹脹、肢體倦怠、舌色淡
肺脾氣虛 久咳、痰多稀白、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疲倦乏力、舌色淡

    預防與調理
  兒童的機體新陳代謝率較速,加上飲食偏於煎燥甜膩食物,身體常出現〝燥熱〞症狀,惟其臟腑仍處於嬌嫩狀態,故勿過食寒涼之品,恐削伐肺脾二臟功能。日常以健脾益肺為原則,飲食注重均衡營養,蔬菜及魚類可作首選,飯前不可進食醣類食物,以免妨礙胃納消化功能。




零六年九月號 (第三十九期)

《青少年體質與保健》朱國棟

生理特點
青少年屬於青春發育期,是兒童轉到成人的過渡期,此期性腺逐漸發育,出現第二性徵。發育期開始的早晚,男女不同,一般女性約於11~12歲開始,17~23歲發育成熟;男性則各約晚2年。此外,機體生陳代謝率偏高,適在求學期階段,腦力消耗較多,細胞之營養需求相對增加。

青少年正處於青春發育期,腎的成長功能極為重要,因它是臟腑的調節中心,除泌尿以外,還包括免疫能力,生殖系統的功能和某些重要內分泌腺的活動和作用;而〝腎氣〞的成長,有賴〝脾氣〞(消化系統功能)對營養之吸收。

體質
體質,即機體素質,是指個人的形態結構、新陳代謝及生理機能等特性,一個人是否容易生病,或生病後是否容易痊癒,均與個人體質有關。

青少年常見病態體質
 
體質 特徵
心火上炎 口舌靡爛、煩躁不眠、夢囈咬牙、小便黃短、舌尖紅痛、苔黃
肺燥熱 面上痤瘡、大便秘結、煩熱口乾、皮膚乾燥、舌色紅
脾氣虛  體型消瘦、面色淡白或萎黃、納少、腹脹、肢體倦怠、舌色淡
肺脾氣虛 面色淡白、久咳、痰多稀白、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疲倦乏力

預防與調理
青少年的生殖系統正處於啟動階段,營養之需求倍增,故需用因勢利導之法,以調養脾腎二臟機能為主。日常應多補充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和磷質類等食物。要使身體發育正常及健康,應戒除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如偏食和嗜吃零食等。多做運動,不僅有助身體吸收營養,而且對身心發展極有幫助。




零六年十月號 (第四十期)

《傷風與感冒》陳天賜

接近中秋,天氣漸漸變得乾燥,風堻z著陣陣涼意。氣溫和濕度的轉變,最易使人的呼吸系統感到不適,不少中醫、西醫診所,都多了候診的病人,他們都說自己「得了傷風」或者「作感冒」。

一般說的「傷風」,所指西醫的病名是「普通感冒」(Common cold);而「感冒」所指西醫的病名是「時行感冒」或「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兩者均屬中醫「感冒」的範疇。

原來,在我們全身的表面,都分佈著一股肉眼看不見,防禦疾病的力量,稱為「衛氣」。衛氣從我們日常飲食所得到的營養物質轉化而成,再經肺臟散發到全身上下,所以衛氣有時又稱為「肺衛」。若起居不慎,適應不了寒熱的變化,或因長時間工作,缺乏睡眠而過份疲倦,或因為體質偏弱,這些內在因素,都會使衛氣不足,未能堅固地保衛身體,這時,外在致病因素(稱為「外邪」)便會有機可乘,經口鼻或者皮毛進入身體致病,出現鼻塞、流鼻水、噴嚏、聲嘶、頭痛、怕風怕冷等一系列症狀,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感冒了。

說回「普通感冒」和「時行感冒」,兩者的主要分別在於病情:「普通感冒」一般症狀較輕;「時行感冒」傳染性較高,症狀較重,尤其是全身症狀(例如發熱、身痛無力等)更加明顯,容易產生較嚴重的併發症。

但是,不論是哪一種感冒,都要積極預防和及早尋求治療,尤其是長者、小孩子和長期病患者。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合理休息、戒煙少酒、注意居住環境空氣流通都不可缺少;日常飲食方面,平日用餐可酌量加入蔥、大蒜、薑等食物,喝茶可加入金銀花、菊花、薄荷等中藥,寒冷的日子,可飲用生薑紅糖湯保暖。




零六年十一月號 (第四十一期)
 

《癌症患者體質與保健》朱國棟

香港的生活節奏很快,我們習慣都與時間爭先。無論工作、學業、運動旅遊等都需要一個強健體魄,惟現今我們的健康似有每下愈況之感,環視親朋,不幸患上癌症的也不少。目前,癌症已成為威脅我們生命最可怕的兇手,可說是談癌色變了。

現今我們的食物和環境對許多致癌物質的產生愈來愈多,日常飲食如果攝取熱量過多,不論來源是脂肪或醣類,包括禽畜魚肉類、溫補類保健物品,以及辛辣煎燥、甜膩厚味、動物內臟等,患上癌症的機會相對增加。

從中醫角度看癌症
腫瘤,中醫學屬〝癥瘕〞、〝積聚〞等範圍,是機體內細胞異常增生的疾病,包括良性和惡性兩類。惡性腫瘤,又稱〝癌〞。

癌症發展過程:濕→熱→痰→瘀。

癌症的病因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與感受外邪(病原體)有關,內因受七情內傷、飲食失調所影響。

中醫學認為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並與人體的免疫系統有著莫大的關係,誠如《內經》所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在診治癌症的過程中,較注重內在因素。

癌症患者在放化療過程中,須掌握食療的原則,應多吃滋潤清淡、甘寒生津的食物,如雪梨、馬蹄、冬瓜、西瓜、香菇、銀耳等食品。

放化療前
應注意強壯脾胃、益氣養陰,以調理機體,增強其抗放射線損傷的作用。如給予白茯苓粥、沙參粥、懷山蓮苡粥、枸杞銀耳粥、桑寄雞蛋茶等。

放化療中
  因放療部位的不同,常出現不同的症狀,但總的來說,多表現為陰虛內熱、熱毒內蘊或氣陰兩虛的証候,故放療中應根據病人的情況選用養陰清熱、益氣養血,祛瘀解毒的膳食。

具有養陰清熱作用的膳食有:白木耳羹、涼拌海帶絲、炖銀耳等。具有祛瘀解毒作用的膳食有:奇異飲、綠茶飲等。益氣養血的膳食有:雞血藤煲雞蛋、靈芝黃耆湯、大棗粥、枸杞粥、黃耆粥、海參瘦肉湯等。

放化療後
應注意調補氣血陰陽,著重注意補氣養陰,健脾和胃,宜常食放化療前所用食物及益氣養血的膳食。此外,還可根據疾病的不同選用具有抗癌作用的膳食,以鞏固療效,預防復發,這類膳食主要有:昆布海藻黃豆湯、無花果瘦肉湯、石上柏瘦肉湯等。

飲食要點
飲食應清淡而富營養: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加維生素A、C和食物纖維的攝入量;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保持膳食平衡,不偏食,不食過熱、過冷、過硬及過於粗糙的食物,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慎用食品添加劑及甜味劑,如糖精及人工合成的著色劑。癌症在治療期及康復期,配合飲食調養甚為重要,而一些霉變食物,必須禁食。忌煙熏燒烤腌制及高脂肪食品、含酒精的食物,忌各種辛辣刺激調味品,以及油煎炸之食品。

癌症,中醫認為多屬熱毒所致,因此要一併禁煙酒,以免加重病情。後期的病人多因熱毒長期作用,可見陰傷津枯,更應禁忌上述食物,免致正氣日耗,使病變惡化。




零六年十二月號 (第四十二期)
 

《談氣》陳天賜

中國語文裡,「氣」字有份與的詞彙多不勝數﹕「天氣」、「喜氣洋洋」、「怒氣」,還有國粹之一的「氣功」……表達各種抽象意思。「氣」,與中國文化實在不可分割;中醫學裡,「氣」的含義也相當豐富,例如就「補氣」、「行氣」等詞中的「氣」字,外文多沒有與它相對應的概念,故一般都乾脆譯做漢語拼音「qi」;箇中內涵,由外語人自己領會好了。

中文的「氣」,指的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就中醫學而言,「氣」字的運用靈活多變,但可以分做3個範疇﹕

1. 一切微小物質﹕例如「水穀之氣」(泛指飲食養分)、「清氣」(指空氣中的養分)等。

2. 促使事物變化的因素﹕例如「邪氣」、「正氣」、「經絡之氣」、「四氣」(即中藥「寒」、「熱」、「溫」、「涼」等4種性質)等,都對人體產生各種影響。

3. 外環境的狀態﹕例如「六氣」(即自然界「風」、「寒」、「暑」、「濕」、「燥」、「火」等6種氣候變化)、「不正之氣」(反常氣候)等。

至於先前談到,被外語人稱為「qi」的那一種「氣」,是一種既構成我們實質的身體,又維持我們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便屬於上面所說的第1個範疇,在中醫學裡,談論得最多的便是這種「氣」。



 
零七年一月號 (第四十三期)

《婦女體質與保健》朱國棟

 

概說

血為人體的營養物質基礎,由氣推動,周流全身,以達新陳代謝(細胞內種種變化的通稱)的作用。婦女由於生理上的特點,血的消耗和補充較顯,尤須注重。

婦女的生理特點作用在經帶胎產方面,這些生理活動是依靠臟腑、經絡和氣血的共同作用來實現的。日常飲食應以均衡營養為主,勿偏食,少進辛燥溫血食品,免致影響月事紊亂;行經期體溫及血量相對低緩,抗病能表現不足,期間要注意保溫,以免受寒,並多作休息,減少進食寒涼之品。更年期婦女以清淡飲食為佳,低糖少鹽,適當補充鈣質及吸收陽光,均有助補充骨骼之養分。

 

體質

體質,即機體素質,是指個人的形態結構、新陳代謝及生理機能等特性,一個人是否容易生病,或生病後是否容易痊癒,均與個人體質有關。

 

婦女常見病態體質

體質

特徵

血虛體質

唇色淡白、面色白或萎黃;容易失眠、心跳、眼花、手足麻痹

陰虛體質

體型偏消瘦、心煩、口咽乾渴、睡眠不寧、舌色偏紅

氣鬱體質

面色灰暗、性情急躁易怒、胸悶不舒、憂鬱少言

血瘀體質

眼眶灰黑、口唇色暗、黃褐斑、痛經、肌膚乾涸、舌有瘀點

 

  

 

 

 

 

 

食療保健: 

 

  (一)茯苓茶

功效:健脾益氣,滲濕利水。

適應:適用於濕重及肢體疲乏者。

材料:白茯苓一錢半  陳皮五分  花茶八分(如:茉莉花茶)

製法:茯苓、陳皮先煎15分鐘,再沖泡花茶,10分鐘後即可代茶飲用。

 

(二)通絡美顏湯

功效:調暢氣血,通絡潤膚。

適應:容顏乾糙色澤偏黃,早衰白髮,目眩肢痹,心情煩躁。

材料:桑寄生八錢  竹茹一錢半  雞蛋一隻(去殼) 紅棗六枚(去核) 冰糖少許  

製法:清水六飯碗(雞蛋煲熟去殼),文火煲約一小時,後加入冰糖溶化食用。


零七年 二月號 (第四十四期)

不孕症之中醫辨証》朱國棟

   概說

  不孕症是指夫婦同居三年以上,或生育、流產後超過三年,未經避孕而不受孕者。前者屬〝原發性不孕〞,中醫古籍中稱為〝全不產〞或〝無子〞;後者屬〝繼發性不孕〞,古籍中稱為〝繼緒〞。本病引發原因較多,有因先天性生理缺陷所致者,一般皆非藥物所能治,有些要借助現代科學的診療手段,然後對症用藥。

臨床上可分為二類:1.生理缺陷;2.病理現象。

病理現象:1.月經紊亂;2.無排卵性不孕;3.輸卵管閉塞;4.輸卵管積液;5.子宮發育不良;6.肥胖性不孕(內分泌失調)。治療原則以溫養腎氣,調補血脈為主。

辨証分型

(一)血虛型

症狀:婚久不孕,月經後期,經色淡紅,面色蒼白而黃,頭暈眼花,形體瘦弱,虛肥。

 

治法:益氣健脾,滋養肝血。 方例:加減養精種玉湯

 

(二)虛寒型

症狀:婚久不孕,小腹寒冷,不時作痛,月經時有衍期,色淡量少。

 

治法:補虛散寒。  方例:艾附暖宮丸(湯)。

 

(三)腎虛型

症狀:婚久不孕,月經後期,量少色淡,面色晦黯,腰痠腿軟,小便清長或頻數。

 

治法:溫腎養肝,調補沖任。  方例:加減毓麟珠(湯)。

 

(四)肝鬱型

症狀:婚久不孕,經期先後不定,經來小腹脹痛,經行不暢,量少色黯,或帶有血塊,月經來前兩乳脹痛,精神抑鬱,煩躁易怒。

 

治法:舒肝解鬱,養血理脾。  方例:開鬱種玉湯。

 

(五)痰濕型

症狀:婚久不孕,形體過胖,月經後延,甚至閉經,帶下量多,質地黏稠,面色蒼白,頭暈心悸,胸悶泛惡。

 

治法:燥濕化痰。  方例:啟宮丸(湯)。

 

(六)輸卵管閉塞型

症狀:一般無特別症狀。

 

治法:解鬱宣通,疏肝理氣。  方例:加減解鬱宣通湯。

常用藥品

治療不孕重在填精,首選菟絲子、韙l、山萸肉、熟地之類,或鹿膠、龜板膠等血肉有情之品。此外,花旗參、紫河車配伍有滋養胞宮,促進排卵的作用。

調理

  不孕之因,男女雙方都須審察。種子之要,務在清心。男子當清心養精,女子清心之義有二:一為自身的清心寡慾;二為藥物治療以清心寧神。

  治療不孕,擇時服藥相當重要,一般經後第二天開始服藥至第十天為止,此法可促進排卵。另外,患者須保持信心和耐心,千萬不可焦急,要保持自然精神狀態,則不孕之症反而更易痊愈。


零七年 三月號 (第四十五期)

低血壓之中醫辨証》朱國棟

 

概說

  低血壓,是指一般成年人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60毫米汞柱者。本病屬中醫學〝虛勞〞、〝厥証〞、〝眩暈〞、〝頭痛〞範圍。

由於血壓降低,致使各組織器官的供血不足,而出現頭暈、頭昏或頭痛不適,容易疲勞,手足不溫,心悸、心前重壓感、健忘,有的患者當體位變動,特別是突然起立時眼前發黑,頭暈欲倒,或突然昏厥等症。

    調治原則

對於本病的治療,應以補益為基本原則。

 

 

常見証型:

 

   1.氣虛型

症狀:疲倦乏力,頭暈納差,聲音低怯,四肢無力,面色無華。舌淡紅,苔薄白,脈弱。

治法:健脾益氣。 方例:四君子湯加味。

  2.血虛型

症狀:頭暈,頭痛,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舌淡苔薄白,脈細。

治法:養心補血。 方例:歸脾湯加減。

  3.陽虛型

症狀:頭暈頭痛,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胖,苔白,脈沉細。

治法:溫陽壯火。 方例:右歸丸加減。

  4.陰虛型

症狀:頭目眩暈,腰痠腿軟,心悸怔忡,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補腎。 方例:左歸丸加減。


零七年四月號 (第四十六期)

男士體質與保健》朱國棟

 

概說

氣,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乃構成人體和維持人的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男士由於生理上的特點,氣的消耗和補充較顯,尤須注重。

 男士的耐受性和抗病力較諸女性差。男性不及女性耐寒、耐飢、耐疲勞、耐受精神壓力。男性由35歲開始,肺臟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肺氣相對不足。氣不通,血不和,常見症狀有排尿異常、腫塊、疼痛、性功能障礙等。另外,亦多好發一些都市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胃潰瘍、神經衰弱等。

 調肺之道應從生活習慣開始。日常飲食應以均衡營養為主,勿偏食,可多吃蘋果、奇異果、谷麥類、魚類、淮山、紅棗等;每星期1~2次在公園或郊外進行運動。保持樂觀態度、充足睡眠及大便通暢;忌辛辣煎燥及寒涼物品,並遠離二手煙及減少捱夜

 

體質

體質,即機體素質,是指個人的形態結構、新陳代謝及生理機能等特性,一個人是否容易生病,或生病後是否容易痊癒,均與個人體質有關。

 男士常見病態體質

體質

特徵

氣虛體質

容易疲倦、經常流汗、語聲較低

陽虛體質

面色淡白、肢冷、惡寒喜暖、容易氣促、舌色淡胖

痰濕體質

體型偏肥胖、肌肉鬆弛、懶動嗜睡、喜食肥膩食物

陽盛體質

體型偏豐壯、面紅、喜涼怕熱、大便臭穢、語聲較大

 

  

 

 

食療保健: 

 太子石斛茶

功效:養氣補肺。

材料:太子參4錢、石斛2錢。

製法:將上品研末,每次放錢半於杯底,用沸水沖泡加蓋焗服。每星期1~2次代茶飲用。


零七年五月號 (第四十七期)

 

長者體質與保健》朱國棟

 

生理、病理

  長者的生理主要表現在衰老方面,身體機能亦隨年歲增長而令新陳代謝顯著減慢,氣血流通量阻滯,乃促使血管壁脆化,血管沉積物增多,以致容易患上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耳鳴、白內障、骨質退化、前列腺肥大等常見証患。這些生理及病理狀況是人體臟腑血氣功能及營養偏差所

 

 

 

體質,即機體素質,是指個人的形態結構、新陳代謝及生理機能等特性,一個人是否容易生病,或生病後是否容易痊癒,均與個人體質有關。

 長者常見病態體質

體質

特徵

陰虛體質

體型偏消瘦、心煩、口咽乾渴、睡眠不寧、舌色偏紅

陽虛體質

面色淡白、肢冷、惡寒喜暖、容易氣促、舌色淡胖

氣鬱體質

面色灰暗、性情急躁易怒、胸悶不舒、憂鬱少言

痰濕體質

體型偏肥胖、肌肉鬆弛、懶動嗜睡、嗜食肥膩食物

   

 

 

食療保健: 

 三寶湯

功效:清肺健脾,養心滋腎。

適應:虛勞乏力,耳鳴眼矇等。

材料:百合六錢  懷山一兩  杞子三錢  豬疆四兩(先出水)

製法:適量清水,煲約二小時,調味飲用。


零七年六月號 (第四十八期)

 

冠心病之預防與調理》朱國棟

概說

冠心病可伴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前者疼痛放射至左肩、臂及頸部;後者或突然出現劇烈持久的心絞痛。本病屬中醫學「真心痛」、「胸痹」範圍。

成因常由於勞累過度、飽食不節、情緒激動或受寒,少數患者可無疼痛,或伴消化道症狀及發熱,重者併發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臨床上辨證可分為心脾兩虛、氣滯血瘀、陰虛陽亢、心腎兩虛4類證型。調治注重行氣活血、化瘀通絡、養心和脾、滋陰潛陽及補益心腎

預防與調理

冠心病患者應保持寬鬆心情、充足睡眠,避免捱夜和情緒波動。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多吃蔬果,少吃肥肉,忌過量飲食及焗汗,減少食鹽量,戒煙酒。每天閒步1小時及靜聽30分鐘輕快音樂。

 


零七年七月號 (第四十九期)

 

糖尿病之預防與調理》朱國棟

 

概說

糖尿病乃都市常見病之一,據稱患者有數十萬。如未獲適當治療,將伴發高血壓、中風、腎臟病、心臟病,並影響眼球,或引致失明。

 

糖尿病屬中醫內科學「消渴病」範圍,因其口渴、昜飢、尿多、消瘦而得名。本病多見於長期精神壓力,嗜食高脂蛋白類食物,以及嗜煙酒的人士。本病可分為上消(肺熱)、中消(胃熱)、下消(腎虛)三類證型。病理特點為陰虛燥熱。調治著重清熱生津、益氣養陰、健脾滋腎

 

預防與調理

糖尿病患者應控制進食份量和熱量。日常飲食宜清淡,切忌煙酒、辛辣刺激、甜膩物品及胡亂進補。保持充足睡眠、樂觀情緒、適量運動、控制體重,避免精神緊張,並減少捱夜。

 

   食療保健: 

  (一)淮實飲

功效:健脾滋腎

材料:淮山、芡實、粟米鬚各5錢,豬橫c半條

製法:用清水3飯碗,煎至1碗飲用。

 

(二)滋脺湯

功效:降糖滋腎。

材料:黃耆、生地各8錢、淮山6錢、山萸肉3錢,豬橫c半條。

製法:用清水4飯碗,煎至1碗半,分2次飲用。


零七年八月號 (第五十期)

 

慢性肝炎之中醫辨証》朱國棟

 

概說

  慢性肝炎屬中醫學的「脅痛」、「肌衄」範疇。慢性肝炎之病位雖然在肝,但其所表現之証,卻以「脾象」為突出。臨床症狀大都有怠倦乏力、食欲不振、惡心、腹脹便溏等一系列脾胃証候;亦有脅痛(肝區疼痛)、脅部不適、頭暈失眠等「肝象」症狀。

慢性肝炎一般由急性肝炎轉化而來,但也有一定數量的患者為隱性感染(帶病毒而無症狀)轉化而來,或機體自身免疫功能紊亂,長期應用損肝藥物,機體對藥物過敏,酗酒及某種的缺乏,代謝障礙等也可導致。

中醫論識本病的成因常由於體內濕熱能量積存過多,影響肝脾系之血氣及水液運化功能,並加上長期情緒鬱怒及飲食不節所致。

辨証分型

(一)肝氣鬱結型

症狀:脅部脹痛,每受情志影響而增減,胸悶不舒,飲食減少,舌苔薄白,脈象弦。

治法:紓肝解鬱,理氣止痛。  方例:逍遙散加減。

(二)肝陰不足型

症狀:脅肋持續隱約作痛,咽乾口燥,煩熱,頭暈目眩,舌質紅少苔,脈象弦細而數。

治法:滋陰養血,柔肝止痛。  方例:一貫煎加味。

(三)肝膽濕熱型

症狀:發熱惡寒,脅痛口苦,胸悶納呆,惡心嘔吐,目赤或目黃身黃,小便黃赤,舌質紅,舌苔黃膩,脈象浮數或弦數。

治法:清熱利濕。  方例:龍膽瀉肝湯加減。

(四)瘀血停滯型

症狀:胸脅刺痛,固定不移,痛部拒按,至夜更劇,或季脅部具痞塊,舌質紫暗,脈象沉澀。

治法: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方例:復元活血湯加減。

   食療保健

  (一)甘靈飲

材料:赤靈芝(或紫靈芝)8分、甘草4分

製法:以上各物共製成粉末,每次用熱開水沖泡,另加上少量冰糖調勻飲用。

  (二)慢肝飲

材料:太子參8分、雲苓6分、白朮4分、川萆薢5分、甘草3分。

製法:以上各物共製成粉末,每次用熱開水沖泡飲用。

預防與調理

日常生活應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開朗心情及避免勞累。宜多吃蔬果、瘦肉、麥米、粟米、鮮魚、牛奶等清淡富營養食物,忌食高脂肪的油膩及煎炸食物。假日可結伴往水塘區漫步賞遊,或多做一些適合自己體質的運動,並注意勿進生冷不潔、難消化食物及酗酒。


 

零七年九月號 (第五十一期)

 

《談如何增進腦力》陳天賜

 「腦力」範疇:記憶力、思考敏捷程度。中醫與「腦力」相關的臟腑﹕

  「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神志、血脈。

----多種精神活動的外在表現,包括人的思維活動。人的思維活動須以血作為物質基礎。

  在志為思  ----思考、考慮(思慮過度、所思不遂,易傷脾)。

  閉藏精氣,生成髓。

  明代.李時珍:「精明之府」,髓之海,諸髓所屬。

腦與腎的關係:腎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腦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中醫內科有「健忘」一病,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遇事善忘。

 腦力衰退的因素

用腦不當、思慮過度、年紀老邁、七情所傷、房事不節等。

 如何增進腦力?

 生活小貼士

充足睡眠、定時適量運動

繁瑣思考工作:定時休息

腦部訓練:益智遊戲或康樂活動

科學用腦:記憶有法(心智圖mind map的使用、妙用筆記簿)

 飲食調理

有助增進腦力的食物:

五穀類:米飯、蕎麥等。

水果類:梅子、葡萄、龍眼、合桃、蓮子、鮮百合、紅棗等。

蔬菜類:淮山、茯神、蓮藕、黑木耳等。

其他還包括牛奶、多種海產類、蛋類等。

 <保健方>

1.   黑芝麻合桃杏仁奶糊

冰糖120g、合桃/黑芝麻各50g、杏仁10克、水5杯、牛奶1/2杯

粉漿:白米2湯匙,用半杯水浸30分鐘,以攪拌器打成粉漿。

黑芝麻用清水浸半小時,隔水,炒香,加1杯水攪成漿,慢慢加入其餘開水;加冰糖煮溶,慢火煮2小時,加入牛奶及粉漿,煮滾後熄火。

註:脾虛泄瀉者不宜。

 2.   海參燉淮山杞子

海參2兩,浸泡洗淨,配淮山1兩、杞子5錢,加水2碗同燉,溫服。

註:可加入乳鴿、烏雞等肉類同燉,味道及療效更佳。


 

零七年十月號 (第五十二期)

 

風濕病與不通則痛》謝榮洲

 

概說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說明疼痛是由於經氣在肌肉、四肢及關節的脈道中流動不通暢甚至受阻所引起的。

風濕病在香港是常見病症之一,涵蓋了許多侵犯肌肉、骨骼、韌帶及關節結締組織的各種病症,更嚴重的是免疫機能異常所引起的病變,病程較長,較易反覆,而且其痛劇裂,屬於中醫痺症範籌,與不通則痛有很大關連。

中醫學認為風濕病乃人體在正氣不足的情況下,感受風寒濕熱外邪,使得氣血運行受阻,引起肢體、關節疼痛、痠楚、麻木、重著甚至關節灼熱、腫大以及活動受限,甚至變形廢用為主要症狀之疾病。本病初起病在肌表經絡,久則留連筋骨,深入臟腑,引起全身病變。

中醫對風濕病與關節炎稱作痺症,或因症狀不同有行痺、痛痺、著痺、頑痺、骨痺、鶴膝風等不同之病名。

風濕病的症狀與分類:

1.      「熱痺」

關節或肌肉紅腫熱痛,體溫上升,口乾常欲飲水,此為熱邪所致。

2.      「寒濕痺」

痛有定點,疼痛劇烈,變天(氣候由熱轉冷或由晴轉陰雨)時更為痛苦,熱敷或天熱天晴疼痛好轉,此為寒邪所致。

3.      「行痺」

疼痛游走,時而上肢,時而下肢,走竄不定,此為風邪所致。

4.      「氣血虛痺」

纏綿不癒,但關節正常,面色蒼白,肢體倦怠,腰脊冷痛,四肢逆冷。

風濕病的保健

風濕病與人體正氣不足和感受外來邪氣有關,故此要強健體格,多運動,增強身體抵抗力;風寒濕邪易襲關節,故此注意保暖;對於「寒濕痺」,可作適度按摩或熱敷,有助減少疼痛;宜多作伸展活動,暢通血脈,增加血液循環。


 

零七年十一月號 (第五十三期)

 

中風病防治》 陳天賜

 

一、甚麼是中風?

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偏身麻木為主症的一種疾病。與西醫「腦血管病」相似。又名「卒中」。

 

二、中風與「風」有甚麼關係?

起病急驟、證見多端、變化迅速,與「風」善行數變的特徵相似。

 

三、中風的成因為何?

l         正氣不足(年老或久病j腦脈失養或瘀滯不通)

l         勞倦內傷(煩勞過度j陽氣升張)

l         飲食不節(過食肥膩食物、飲酒過度)

l         情志不調(肝鬱氣滯)

 

病機總結﹕

l         氣血逆亂,上擾腦竅

l         虛、火、風、痰、氣、瘀六端

l         肝腎陰虛為本

 

四、中風有甚麼特徵?

主症﹕神昏、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利或伴有嘔血、發熱等

先兆症狀﹕突然視物昏花或暈厥,反覆發作

 

五、怎樣預防中風?

注意作息、運動、飲食、情緒、戒煙少酒

家族病史、體檢

 

須注意的情況﹕

l         長期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膽固醇、糖尿病、超重

l         長期服藥﹕利尿藥、口服避孕丸

 

六、中風及其後遺症的調理﹕

先兆階段或康復者﹕

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粥類、蔬果、蛋類、瘦肉

忌﹕辛辣刺激食物(如b、蒜、烤肉)、肥甘油膩厚味食物、酒類

癱瘓病人﹕

宜﹕易消化食物,如﹕糙米、芹菜、豆芽、蜂蜜;維他命B雜食物﹕香蕉、

蘋果、雞蛋、大豆

忌﹕刺激性食物,如﹕濃茶、咖啡、酒類;高膽固醇、飽和脂肪酸食物

 

七、保健穴位﹕

適用於減緩中風後遺症

l         三陰交﹕內踝上方4指橫寬處

l           關﹕手腕彎曲處以上3指橫寬,兩條肌肉中央

l           中﹕膝關節後側橫紋中央處

l           谷﹕虎口根部

 

八、保健食療﹕

合用食材﹕

菊花、山楂、決明子、天麻、紅花、丹參、槐花

 

<大蒜薏米粥>

白米、紅米、薏米、燕麥片各O半浸6小時,入鍋,加入大蒜(去皮)慢火煲兩小時,熄火後燜半小時加入杞子少許即成。

 

<薄荷天麻菊花茶>

上料各5錢煮沸取汁代茶飲。

功能﹕平肝潛陽

 

<芝麻牛蒡>

牛蒡10O、香菰、紅蘿蔔各1O洗淨切絲,先用橄欖油2茶匙爆香香菰,再放入牛蒡、紅蘿蔔炒熟,再加芝麻2錢及適量糖、白醋、麻油少香即可上碟。

功能﹕行氣除鬱去瘀

 

<加味黃耆粥>

黃耆1O、桃仁3錢煮液與大米2O煮粥,地龍錢半研末加入服用。

功能﹕益氣行血散瘀

 


零七年十二月號 (第五十四期)

 

《溫灸法與社寒止痛》 謝榮洲

 

  何謂溫灸法

艾灸,是中醫治療方法之一,艾絨或藥製艾絨作為主要原料,在身體的經穴上或是病患的部位,使其產生溫熱的刺激,以能行氣血而活動有關的神經細胞,增強活力調整生理的機能,而達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艾葉性溫而氣味芳香,用作灸料具有易燃、燃燒比較緩慢、熱力溫和、燃燒後艾灰不散不墜的特點,所以熱力可以深入身體病變部位同時又不會灼傷皮膚。放置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可以溫經絡,行氣活血,扶正袪邪。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和防病保健之目的。

    溫灸法如何袪寒止痛

  中醫理論中有「不通則痛」的觀點,即疼痛是由於經氣在脈道中因不同病因受阻,例如是寒凝經脈、瘀血阻絡等,經脈受阻,經氣受困,不通則痛,從而形成各類痛證。

 溫灸法對於寒邪侵襲經絡所致的疼痛療效較為良好,秋冬季節身體四肢多受寒邪侵襲,寒性收引,寒邪侵襲經絡,經脈收縮,經氣受困,形成疼痛。艾業性溫,於疼痛位置進行艾灸,能袪除寒邪,寒去則脈道通暢,通則不痛,從而達到袪寒止痛的效果。

    艾灸之效用

  臨床上,對於虛寒和陽氣衰弱的病症,單純施用針法,效果就不及灸治顯著。【靈樞】:「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就是此意。因此,灸法的適應範圍一般以陰症及慢性久病為主,也用於一些急性陽氣虛脫的病症。

1.溫經散寒:藉灸之火力,深透肌膚,溫經行氣,加以艾的生溫熟熱、通諸經、逐寒濕三特點,兩者相合,更加強其溫經散寒的作用。

2.扶陽固脫:臨床上,往往以艾灸來溫補虛脫之陽氣。

3.通運氣血:艾灸可行氣活血,用於氣虛下陷如脫肛,久泄,可灸督脈百會以升提陽氣。中氣不足之胸悶,可灸五柱穴(巨闕、中脘、下脘、左右梁門),以補中益陽。

4.防病保健:常灸足三里、關元、氣海、命門,可增強抵抗力。易患感冒者,可常灸大椎、身柱、五柱穴預防之。

 

         灸法之適應症

  一般以陰証,即慢性久病及陽氣不足之症為宜,如:虛弱、水腫、久痢、胃痛、經痛……等,皆可用灸。其他如中風、昏厥、脈絕、大汗亡陽、氣虛暴脫等兇危之徵,亦用灸法急救。此外,要防病保健宜長期施灸。

 


 

零八年一月號 (第五十五期)

 

膽固醇與痰瘀的關係》 謝榮洲

 

 

膽固醇是什麼

膽固醇可由肝臟自行合成,也可由動物性食物中攝取。一個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約含有100克至120克的膽固醇;其中約2/3是由肝臟和小腸壁製造而來,另外約1/3則由食物中取得。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自行合成的膽固醇與經食物攝取的膽固醇,會保持一定的比例,不會有膽固醇過高之虞。但現代人的營養過剩,加上運動量不足、情緒緊張,就會擾亂身體的調節作用,產生病變,如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等。

中醫理論中的痰與瘀

痰是「濕」的進一步發展,是由於濕邪久留人體,轉變而成,可由天氣潮濕,外感濕邪或者脾失健運,痰濕停滯而形成。

血瘀是身體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功能失常的一種病理表現,可由碰撞外傷所致,亦可由心、肝、脾等臟功能失常所致。

由於痰濕性質黏膩,易與血瘀形成痰瘀,痰瘀互結,阻塞脈絡,形成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這點與膽固醇積聚於血管璧的情況類似。

食療養生

【白背木耳蘋果湯】

材料:白背木耳三朵、蘋果四個、紅棗十五粒、果皮一個

做法:蘋果去皮去核切塊,木耳浸軟,紅棗去核,果皮浸軟,將水煲滾放下各材料用慢火煲兩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膽固醇保養注意事項

1.   定期做膽固醇檢查,隨時掌握正確數值。

2.   飲食求清淡,選擇低膽固醇,控制每日攝取量在300克以下,並注意熱量的攝取。

3.   少量飲酒,能增加好膽固醇,且使血液不易結塊,但勿酗酒。

4.   抽煙易破壞好膽固醇,戒煙可讓好膽固醇回升。

5.   不生氣、緊張,並且重視休閒活動,均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

6.   運動的選擇以耐力性訓練為佳,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或打太極拳等,每週儘量維持在35次,運動時間為2060分鐘。


零八年二月號 (第五十六期)

 

談滋補湯水效用》 胡艷芳

概說

進入秋冬季節,天氣由又濕又熱轉為又冷又乾,身體亦有不同反應,會覺得手腳冰凍、皮膚乾燥和小便頻密等,自然著多D,食多D,吸取多D高熱量的食品,甚至要補一補。從中醫養生角度來說冬季飲食應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不食生冷,又不宜過食辛熱,最好飲食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

具體來說,在冬季為了保陰潛陽宜食用谷類、烏骨﹛B水魚、木耳等食品,宜食熱飲食,以保護陽氣。由於冬季重於養〝藏〞,故在此時進補是最好的時機。秋冬進補養陰是作為對春夏養生養長的一種投資,亦可以體會到中醫學〝治未病〞的理論。

 

進食滋補湯水宜注意事項:進補時,最好不要吃生冷或過腻的食物,以免妨礙脾胃消化功能,影響進補的效果。進補期間,如遇感冒、發熱、腹瀉時,應暫時停止進補。

 

老年人應注意:冬季的寒冷還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使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於消化吸收和體内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盬穨臻G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可多吃些含鈣、鐵、鈉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芝麻醬、豬肝、香蕉等。

 

中老年人由於生理上的變化,在冬季,對於氣候的調節適應能力,遠比青年人爲差,容易影響體内平衡,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從而引起種種不適或疾病。因此,在注意生活起居等方面養生的同時,還應該重視飲食方面的調養。

 

另外,可根據個人身體狀G選擇鄔M的湯料。如身體火氣旺盛,可選擇如綠豆、海帶等清火、滋潤類的中草藥;身體寒氣過盛,那麼就應選擇溫補類作為爲湯料,如蓮藕、淮山、黨參、杞子、海馬等食物。

 

水遄G冷水下肉,肉外層蛋白質才不會馬上凝固,堨~層蛋白質才可以充分地溶解到湯堙A湯的味道才鮮美。

 

火候:火不要過大,一般情G以湯沸腾後,再慢火煮2~3個小時左右。

 

此外,不要過早放鹽,鹽會使肉塈t的水分很快跑出來,也會加快蛋白質的凝固,影響湯的鲜味。

 

 

介紹以下一些滋補湯水:

一、泥鳅红棗湯:

材料:红棗12枚、泥鳅300克、生薑3片。

泥鳅魚為高蛋白低脂肪的水產品,秋冬時最肥美,中醫認為其性味甘平,功效暖中益氣,祛濕除邪,滋陰斂汗;紅棗甘潤,補血旺氣。此湯有養血潤潤膚、補脾益氣之功效,能輔助治療皮膚乾燥瘙癢等。

烹制:紅棗洗淨稍浸泡,去核;泥鳅魚用食鹽搓擦去黏液,去頭、內臟,慢火煎至微騿A並加入少許清水,這樣才能使湯更白濃。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内,加入2500毫升(約10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爲文火煲约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

二、合桃瘦肉海馬湯:

材料:合桃肉45克、海馬20克、豬瘦肉400克、紅棗4枚、生薑3片。

在民間埵部岩_人參,南海馬〞之說,可見海馬其養生和藥用價值極高。海馬性鄖甘,可饌湯亦可酒制入藥,具有特别的補腎壯陽、調理血氣之效;合桃肉亦有補腎鄋矷B益氣養血、補腦益智、潤燥化痰、補肝烏髪的作用。合而爲湯,有補腎納氣平喘之功,故亦能治腎虚氣喘。為冬日養生靚湯,亦對腰膝酸冷、神疲乏力等有輔助治療作用。但痰火喘咳、陰虚火旺暫時不宜飲用。

烹制:合桃去殼、衣,紅棗去核,均洗淨,稍浸泡;海馬洗淨,鄐舋y浸泡;豬瘦肉洗淨。然後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約10碗,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2個小時,調入適量的食鹽和生油便可。合桃肉、豬瘦肉等可撈起拌入醬油佐餐用。

栗子冬菇鳳爪排骨湯:

材料:栗子80克、冬菇50克、鳳爪4對、豬排骨300克、紅棗3纂B生薑3片。

中醫認爲栗子性味甘溫,功用養胃健脾,補腎強筋;冬菇性味甘平、涼,功效補肝腎,健脾胃,益智安神;鳳爪性味平甘、鹹,有健筋骨、助鄐O的作用;豬排骨亦性平,味甘鹹,補髓益精,壯腰健骨。合而爲湯,有提神解疲、L筋健步的功效。

烹制:栗子肉、冬菇等洗净,稍浸泡,且冬菇去蒂,紅棗去核;鳳爪洗淨,去皮甲;豬排骨洗净,斬件。然後一起與與生薑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飲用,栗子、冬菇、鳳爪、排骨等可撈起拌入醬油佐餐用。

四、野山菌烏●騿G

材料:黑木耳10g、冬菇20g、馬蹄50g、紅蘿白150g、烏骨﹞@隻約500g,鹽少許。黑木耳性味甘平,涼血祛瘀;冬菇性味甘平、涼,功效補肝腎,健脾胃,益智安神;馬蹄性味甘涼,功效清熱化痰消積;紅蘿白性味甘平,健脾,化滯;烏骨〝囧甘平,養陰退熱,補中止渴。合而爲湯,功效益氣養陰、化瘀通络,利於心臟。

烹制:黑木耳和冬菇分别清水浸泡好洗淨,紅蘿白去皮洗淨切塊,馬蹄削皮洗淨對剖;烏′~淨斬塊;▲禲B黑木耳、冬菇、紅蘿白和馬蹄同放入瓦鍋内,加清水煮沸後,文火煮2~3小時後,調入精鹽飲用。

五、蓮藕红棗章蘀犑懂騿G

材料:蓮藕500克、紅棗4枚、章魚乾1隻、綠豆50克、豬尾肉500克。蓮藕性味甘平、澀,功能健脾開胃、益血生肌;紅棗性味甘遄A功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章魚性味甘平、鹹,功能補血益氣;綠豆性味甘涼,功能清熱解毒,消暑除煩,利尿消腫。豬尾肉性味甘遄B鹹,入脾、胃經,有補脾氣,潤腸胃,生津液,豐機體,澤皮膚的功用。諸物合用,章糮h令味道鲜美,綠豆則缓和燥熱,相得益彰,使湯品補而不燥,潤而不腻,健脾益氣,養血润膚。

烹制:紅棗去核,和綠豆一起洗淨,用清水泡浸片刻;章魚乾洗净,用銃}水泡浸半小時;蓮藕洗淨去節,切成塊狀;豬尾肉洗淨,整個與各物一起放置瓦煲,先用武火,後用文火煲2個半小時,然後撈起蓮藕、豬尾肉切塊狀,拌醬油供佐餐用。湯水調入適量食鹽即可。此量可供3~4人飲用。


 

零八年三月號 (第五十七期)

 

皮膚瘙癢症防治》 胡艷芳

 

皮膚瘙癢症是指無原發皮疹,但以瘙癢為主要症狀的皮膚感覺異常的皮膚病,中醫稱之為風瘙癢。其主要表現為陣發性瘙癢,搔抓後常出現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和苔癬樣變等繼發性損害。臨床有全身性、局限性兩種:

  全身性瘙癢:瘙癢常為陣發性,尤以夜間為重,多見於冬季,亦有夏季出現,好發於老年人和青壯年。由於瘙癢劇烈,長期不得安眠,會有頭暈、精神憂鬱、食欲不振等神經衰弱的症状。

  局限性瘙癢:瘙癢發生於身體的某一部位,以肛門、陰囊及女陰等部位最為多見。

  中醫認為病因主要分內因和外因,總以風邪、濕邪、熱邪、血虚、蟲淫等為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療應以疏風祛濕、清熱解毒、養血潤燥、活血化瘀為原則,以達到驅邪扶正止癢之功效。

内因

全身性瘙癢症多與人體内部潛在的某些疾病相關,即系s疾病的皮膚表現。

外因

季節氣候因素,如炎熱、寒冷、乾燥等,以及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接觸粉塵、塵及其分泌物、羽毛、獸毛等刺激物或致敏物,同時也包括洗浴過勤、使用L撽坁峔m、貼身穿茪穧蝛峇ち祡揪奏央C

预防與調理

一)洗澡時應選用鄔M的,最好是偏弱酸性的沐浴乳,避免使用清L的撽坉豪m,還應避免使用太的水洗澡。

二)洗澡趁皮膚還未全乾時立刻抹上滋的乳液,尤其是四肢等特别燥的部位。

) 了避免室内空氣乾燥而引起的皮水分的蒸應當設法提高室内度。

身衣服應選擇寬鬆的棉品,最好是吸汗透的,以免生接摩擦或者燥出汗造成皮膚發癢

)内在調理要注意休息不熬夜,適當調節心理壓力。在食方面,平更要注意多喝水以充身流失的水分;注意營養均衡,多吃新蔬果及牛奶豆漿的水分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皮患者避免辛辣、海鲜、咖啡、、酒等刺激食品,致人睡眠欠佳、情定等多反,更容易感。 

 


 

 

主頁